首頁 嫉羨與感恩

第6章 對某些分裂機製的論述(1946)(3)

字體:16+-

所有的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個體與特定的客體之間形成了一種強迫性的束縛關係;二是個體從人群中退縮,以免自我的破壞性部分侵入他人,並受到他人報複的危險。對這類危險的恐懼,可能在客體關係中透過種種負麵的態度表現出來。例如,我的一個病人告訴我,他不喜歡那種太容易被他影響的人,因為這些人變得太像他自己,所對他對他們感到厭煩。

分裂的客體關係的另外一個特征,是明顯的造作與自發性的缺乏。與這一點息息相關的是對自體的感覺發生了嚴重的紊亂,或者,如我以前所說,是與自體的關係發生了紊亂。這個關係也顯得造作,換句話說,精神現實以及外在現實的關係同樣受到了幹擾。

自體分裂的部分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基本上影響了客體關係、情感生活與作為整體的人格。為了說明這個主張,我選擇了兩個普遍的現象作為例子,這兩個現象是相互關聯的:孤獨感與分離恐懼。我們知道,伴隨著與人分離而產生的抑鬱感,其來源之一可以在個體對客體遭受攻擊衝動破壞的恐懼中找到。不過更確切地說,是分裂與投射的過程形成了此類恐懼的基礎。如果在客體關係中,攻擊性元素居多,並且被分離挫折強烈地誘發,個體便會感覺到自體的分裂部分(被投射到客體);同時,內在客體與外在客體一樣被感覺到處於同樣的破壞危險當中(自體的一部分被感覺到留在該外在客體中),結果造成自我過度的弱化,感覺沒有東西可以支撐自我,於是產生了相應的孤獨感。這個描述適合神經症的患者,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以下這個事實我們不需要多作說明:分裂客體關係的某些其他特質(我之前所描述的),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看到其較輕微及較不明顯的形式,例如害羞、缺乏自發性,或相反,比如對人有特別強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