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嫉羨與感恩

第43章 嫉羨與感恩(1957)(5)

字體:16+-

我的精神分析經驗表明,對創造力的嫉羨,是幹擾創造過程的一個根本要素。毀壞並摧毀美好的初始來源,很快會導致摧毀和攻擊母親所容納的嬰兒,並導致好客體轉變成一個充滿敵意的、批判的和嫉羨的客體。強烈的嫉羨被投射到超我的形象上,於是超我變得特別具有破壞性,妨礙思考過程和每一個生產活動,最終妨礙了創造力。

針對**的嫉羨和破壞的態度,構成了破壞性批判的基礎。它通常被描述為“咬人的”(biting)和“有毒的”(pernicious),創造力尤其會變成這類攻擊的客體。因此,斯賓賽(Spenser)在《仙後》(The Faerie Queene)中形容嫉羨是一匹貪得無厭的餓狼:

他痛恨所有傑出的作品和高尚的德行

……

著名詩人的智慧,他加以修修補補

他出言不遜,從麻風的嘴裏噴出邪惡的[33]

毒液,灑向世人曾寫下的所有作品

建設性的批判另有不同的來源,他的目標是幫助他人和促進其工作。有時候它是源於強烈認同其工作中正在被討論的這個人。母性或父性的態度也會參與進來,通常對自己的創造力有信心會反製嫉羨。

導致嫉羨的一個特殊原因,是相對地對他人缺乏嫉羨。被嫉羨的人感覺像是擁有實際上最被看重和欲求的東西——而這就是一個好客體,也可以是一項好的特征和精神健全。另外,能夠由衷地享受他人的創造作品和快樂的人,可以免除嫉羨、怨恨和迫害感的折磨。因為嫉羨是嚴重不快樂的來源,相對地免於嫉羨被認為是滿足和平靜的心理狀態的基礎——最終也是精神健全的基礎。事實上,這也是內在資源和恢複能力的基礎。有些人即使經曆巨大的逆境和心理痛苦之後,仍然可以重新獲得心靈的平靜。我們能夠從這些人身上觀察到這些。這種態度,包括感恩過去的愉悅和享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會從寧靜中傳達出來。在老年人身上,他們能去適應年華不再,這使他們可以在年輕人的生命中獲得樂趣和興趣。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們和孫子們身上重新再活一次——如果這不是一種過度的占有和變相的野心的表達,這個眾所周知的事實闡釋了我所要傳達的東西。享受過生命經驗和樂趣的人,會更加相信生命的延續性。[34]這種認命的能力沒有伴隨過度心酸,且使享受能力保持生機,這種能力有其在嬰兒期的根源,取決於嬰兒有多能享受**,而沒有過度嫉羨母親擁有**。我認為,在嬰兒期所經驗的幸福快樂和對好客體的愛,豐富了人格,構成了享受和升華的能力的基礎,而且到了老年也會感覺得到。歌德說:“他是最幸福快樂的人,他能夠讓人生的終點幾乎和開始一樣。”我會將“開始”解釋為早期與母親的快樂關係,終其一生,這樣的關係減輕了怨恨和焦慮,仍能給老年人帶來支持和滿足。一個安全建立好客體的嬰兒,在成人的生命中,也可以為失落和剝奪找到彌補。嫉羨的人感覺他永遠也得不到所有這些,因為他永遠不可能被滿足,因此它的嫉羨是被增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