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深冬季節,到雲南騰衝考察林業,主人卻說,先領你去看熱海。我心裏一驚,這大山深處怎麽會有海,而海又怎麽會是熱的?
車出縣城便一頭紮進山肚子裏。公路成“之”字形,車子不緊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還是山;一眼望去是樹,再看還是樹。隻見一條條綠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層一層,黛綠、深綠、淺綠,由近及遠一直伸到天邊。直到目光的盡頭,才現出一抹藍天——這藍天倒成了這綠海的遠岸。
走了些時候,漸漸車前車後就有了些輕輕的霧,再看對麵的林子裏也飄起一些淡淡的雲。我說:“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現在是已下到熱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氳飄渺、穿林裹樹的並不是雲,也不是霧,竟是些熱騰騰的水汽,我們車如船行,已是**漾在熱海之上了。
所謂熱海,是一個方圓八平方公裏的地熱帶。騰衝是一個休眠火山區。多少年前,這裏曾經火山噴發,現在地麵上仍留有許多舊痕,如圓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還有奇特的“柱狀節理”,那是岩漿噴出時瞬間形成的一片美麗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熱海。大約火山熄滅後還是不死心,便試探著要找一個出口,地下的岩漿就悄悄地摸到這裏,一直躥到離地表還有七八公裏處,用炙熱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噴舔著地麵。於是這八平方公裏的土地就成了一台巨大的鍋爐,地下水被煮得滾燙,一個名副其實的熱海。
熱海雖名海,但我們並不能像蘇東坡那樣“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因為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們隻能去找幾個海眼“管中窺豹”。最大的一個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滾鍋”,單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這口大鍋先得爬上一個高高的“鍋台”,我們拾級而上,還未見鍋就已聽到滾滾的沸水之聲,頭上熱氣逼人。上到鍋台一看,這口石砌的大鍋,直徑三米,深1.5米,沸騰的熱浪竟有尺許之高。由於長年累月地滾煮,鍋沿上已結了一層厚厚的水堿,真是一口老鍋。大鍋前又開出一條數米長兩尺來寬的石槽,亦是水沸有聲,熱氣騰騰,槽上架著一排竹籃,裏麵蒸著土豆、雞蛋、花生等物。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奇特的蒸籠了。遊人可以上去隨意品嚐這地心之火與山泉之水的傑作,就像在城市路邊的早點攤上吃小籠包子。我們看慣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誰又見過這無年無月翻滾不止的開水大鍋呢?我抬頭看一眼天上的白雲和鍋後山崖的綠樹,忽然想起張若虛的那句名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山上何時現滾鍋,滾鍋何時初見人呢?天地間悄悄地隱藏有多少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