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把欄杆拍遍: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

第6章 武侯祠前的沉思

字體:16+-

中國曆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很少有人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但沒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這樣,讓人生出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這座帶有傳奇色彩的建築,令海內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產生一種神秘的向往。

武侯祠坐落成都市區略偏南的鬧市。兩棵古榕為屏,一對古獅拱衛,當街一座朱紅飛簷的廟門。你隻要往門口一站,一種塵世暫離而聖地在即的莊嚴肅穆之感便油然而生。進門是一庭院,滿院綠樹披道,雜花映目,一條50米長的甬道直達二門,路兩側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這綠陰的清涼和古碑的幽遠先叫你有一種感情的準備,我們將去造訪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進二門又一座四合庭院,約50米深,劉備殿飛簷翹角,雄踞正中,左右兩廊分別供著二十八位文臣武將。過劉備殿,下十一階,穿過庭,又一四合院,東西南三麵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諸葛亮殿。由諸葛亮殿順一紅牆翠竹夾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這是劉備的墓,夕陽抹過古塚老鬆,叫人想起遙遠的漢魏。由諸葛亮殿向東有門通向一片偌大的園林。這些樹、殿、陵都被一線紅牆環繞,牆外車馬喧,牆內柏森森。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後享此祀地,並前配天子廟,右依先帝陵,千多年來香火不絕,這氣象也真絕無僅有了。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進行他一生的最後一次對魏作戰時病死軍中。一時國傾梁柱,民失相父,舉國上下莫不痛悲,百姓請建祠廟,但朝廷以禮不合,不許建祠。於是每年清明節,百姓就於野外對天設祭,舉國痛呼魂兮歸來。這樣過了三十年,民心難違,朝廷才允許在諸葛亮殉職的定軍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開,全國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晉,以後多有變遷。先是武侯祠與劉備廟毗鄰,諸葛祠前香火旺,劉備廟前車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來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廢武侯祠,隻在劉備殿旁附帶供諸葛亮。不想事與願違,百姓反把整座廟稱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間,為解決這個矛盾,幹脆改建為君臣合廟,劉備在前,諸葛亮在後,以後朝廷又多次重申,這祠的正名為昭烈廟(劉備諡號昭烈帝),並在大門上懸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直到今天。“**”曾經瘋狂地破壞了多少文物古跡,但武侯祠卻片瓦未損,至今每年還有兩百萬人來拜訪。這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一個借古證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