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葉秋

第2章 吳大刀

字體:16+-

人稱吳大刀,實無大刀也。

中國古史對於西藏民族——吐蕃——的起源有兩個基本的看法,一說是屬於西羌種;一說是東晉末年南涼國主(鮮卑人)禿發利鹿孤的後代。

但是在西藏人自己的民族觀看來,他們是觀世音菩薩和一個女魔所生的六個子女的後代,而王室則是印度阿育王的後裔。西藏的第一個王叫仰賜讚普,差不多與漢文帝同時,下衍三十一代,到鬆讚幹布(漢史稱之為“棄宗弄讚”)首度與漢文化交鋒,絡繹於途,往來不絕。彼時國都叫邏些城,就是今天的拉薩。

史料記載也許不一定準確,但是神奇之事未嚐不可能發生,鬆讚幹布大約活了近百歲——從陳宣帝初年到唐高宗即位(公元560年到650年左右),而在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鬆讚幹布開始向中土朝貢,接著就是求婚。唐室拒絕了這個請求,而吐蕃方麵則認為這是吐穀渾(音讀吐浴渾)從中破壞,因而對吐穀渾發動了侵略戰爭。一直到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侯君集督師,大敗吐蕃於鬆州(今四川省鬆潘縣)城下,鬆讚幹布謝罪,還是請婚,這一回唐室居然答應了,乃有文成公主遣嫁之事。

可是一旦鬆讚幹布謝世,兩造關係隨即逐漸惡化,到高宗鹹亨元年(公元670年)更有薛仁貴討伐之役。薛仁貴這一次在大非川铩羽潰師,士卒幾乎盡數為吐蕃兵殲滅,吐穀渾也算是亡了,國境盡淪於吐蕃,而黨項諸羌族可以說完全為吐蕃所兼並。

回頭再看唐室於吐蕃坐大之後的局麵:

唐代宗(公元762年到779年)時藩鎮世襲:廣德元年(763年),時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代宗封安、史降將為節度使,仍駐守原地,遂啟藩鎮割據之端。時以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治於恒州(今河北正定);以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治幽州(今北京西南);以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成德、盧龍、魏博號稱“河北三鎮”,“河北三鎮”和山東的淄青(治所在青州,今山東益都)、河南的淮西等節度使,在諸藩鎮中最為跋扈,“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將吏,私貢賦,天子不能製”。代宗末年,田承嗣死,由其侄田悅繼任魏博節度使,乃開藩鎮世襲之惡例。從此,割據一方的節度使擅甲兵、專刑賞,父死子襲,官爵自封,戶籍不報中央,賦稅不入朝廷,儼然是國中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