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何處是鄉愁

第30章 人與石頭的廝磨

字體:16+-

中國人對於石頭的感情久遠而又親近。在沒有生命、沒有人類以前,地球上先有石頭。人類開始生活,利用它為工具,是為石器時代。大約人們發現它最硬,可用之攻其他物件,便製出石斧、石刀、石犁。就是不做加工,投石擊獸也是很好的工具。等到人類有了文字後,需要記載,需要傳世,又發現此物最經風雨,於是有了石碑,有了摩崖石刻,有了墓碑墓誌。隻是刻字達意還不滿足,又有了石刻的圖畫、人像、佛像,直到大型石窟。這冰冷的石頭就這樣與人類攜手進入文明時代。曆史在走,人情、文化、風俗在變,這載有人類印痕的石頭卻靜靜地躺在那裏。它為我們存了一份真情、真貌,不管我們走得多遠,你一回頭總能看到它深情的身影,就像一位母親站在山頭,目送遠行的兒子,總會讓我們從心底泛出一種崇高,一縷溫馨。

人們喜歡將附著了人性的石頭叫石文化,這種文化之石又可分兩類。一類是人們在自然界搜集到的原始石塊,不需任何加工。因其形、其色、其紋酷像某物、某景、某意,暗合了人的情趣,所謂奇石是也。這叫玩石、賞石,以天工為主。還有一類是人們取石為料,於其上或鑿、或刻、或雕、或畫,隻將石作為一種記錄文明,傳承文化,寄托思想情感的載體。這叫用石,以人工為主。這也是一種石文化,石頭與人合作的文化。我們這裏說的是後一種。

石頭與人的合作,首先是幫助人生存。當你隨便走到哪一個小山村,都會有一塊石頭向你講述生產力發展的故事。去年夏天我到晉冀之交的娘子關去,想不到在這太行之巔有一股水量極大的山泉,而山泉之上是一盤盤正在工作著的石碾。盡管曆史已進入二十一世紀,頭上飛過高壓線,路邊疾馳著大型載重車,這石碾還是不慌不忙地轉著。碾盤上正將當地的一種野生灌木磨碎,準備出口海外,據說是化工原料。我看著這古老的石碾和它緩緩的姿態,深感曆史的滄桑。毋庸諱言,人類就是從山林水邊,從石頭洞穴裏走出來的。人之初,除了兩隻剛剛進化的手,一無所有。低頭飲一口山泉,伸手拾一塊石頭,擲出去擊打獵物,就這樣生存。人們的生活水平總是和生產力水平一致的,石器是人類的第一個生產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