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奶給人喝,牛奶給牛喝”,誰也不能反駁這句至理名言。所有製造嬰兒奶粉的廠商,無不投注龐大經費用來改進、增強奶粉品質,使之較接近母奶。然而,至今沒有一家廠商敢說他的奶粉可以取代母奶。
每本有關新生兒照顧的書都提到,母乳是上天賜給嬰兒的最完美食物。無論是富含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及高濃度免疫球蛋白,最適合初生兒食用的“初乳”,或是日後分泌的成熟乳汁,它都經過精心調配,含有至六個月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母乳還具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功效,吃母乳的小孩的確較不易生病。
喂母乳是一件神聖之事。前人不僅視之為母親天職的展現,對母乳的品質及哺喂之道更有詳盡的規範。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繈褓之道》一書帶給我無上的閱讀快樂。它可能是坊間找得到的唯一一本探究傳統育嬰文化的學術專書。在《乳與哺》一章中,作者引介了自唐至明各種育嬰書籍提到的母乳喂哺法與禁忌,讀來不難窺見古人對喂哺母乳的重視。
母乳既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如何維持優良品質便需為母者注意。明代寇平《全幼心鑒》,列舉了十種會讓嬰兒生病的母乳,包括:喜乳、怒乳、寒乳、熱乳、氣乳、病乳、壅乳、鬾乳、醉乳、**乳。認為母親的健康狀態與過度的情緒反應都會破壞純淨、優質的奶汁。
這有道理,大多也經過現代醫學證實。哺乳期間,做母親的更應注意健康及飲食,以保持奶水品質;而起伏不定的情緒,恐怕會讓嬰兒無法在寧馨氣氛、甜言撫慰下享受吮吸的快樂,因而導致驚嚇,有礙嬰兒心理發展。
古代常有找乳母(奶媽)到家喂哺嬰兒的,明代醫籍提到擇乳母之法,讀來真是膽戰心驚,直言“獨眼跛足、龜胸駝背、鬼形惡貌、諸般殘患者”皆不可用。挑乳母跟挑媳婦似的,嚴苛極了。這論調不乏歧視殘疾人士之處,古人缺乏科學知識,故認為若雇用這些人,嬰兒吮其乳,日久將受熏染,變成跟奶媽一個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