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烘焙著我們,時而高溫煎烤時而急凍冷藏;一眨眼,十四個年頭在冷熱之間蒸發了,當年意外來報到的紅嬰兒,如今已長成翩翩少年。當一個媽實在不容易。
梅雨在窗外低吟的此刻,重讀十一年前書寫的這本“母愛賬簿”,竟興起忽而清醒忽而癡迷的醉意。清醒是,字裏行間保留的“育嬰現場”一經閱讀都又重現了,曆曆在目。癡迷是,我仍是這副身驅,照理說育嬰過程的劬勞應該牢牢記得才對,怎麽那些疲累感都不見了,煙散了,全部換算成對身旁這個翩翩少年的讚歎。可見不僅為母則強,做了媽,腦內多了一部時光匯率換算機,光陰似箭,那些箭被母親的手熔鑄了,換算成孩子身上的青春。因而,十四年這數字給我的第一個反應不是我變老了,而是我的孩子長大了。
在我的寫作圖譜上,這本書也標誌了不可替代、不能重返的人生驛站:在這之前,我是個單騎,獨自策馬夜行,崖邊幽穀,任性遊憩;在這之後,是個駕四輪馬車往幸福村莊趕路的車夫,車上有一掛身家性命,不僅不可涉險且要練就幾拳以便跟半路衝出的盜匪扭打。一個嬰兒,改變的何止是一個女人的身材,更是那從未經驗的一種咬牙切齒觀看社會、恨鐵不成鋼的視角。名義上,我多了一個孩子,實質上,我也多了一個自己。正因為視野不同,《紅嬰仔》之後才有《天涯海角》的書寫企圖,那種激越的書寫情緒於今想來仍舊鮮明。
書裏隻寫到小紅嬰兩歲便收筆了,在不同場合總有人問我:“他後來呢?”我總是故作天真說:“後來就三歲四歲五歲一直長嘛!”問的人想知道有沒有續集,寫的人斬釘截鐵地知道這種書隻能寫一次。
然而,既然是新版,不妨稍稍交代“搖錢樹”(後來改稱姚頭丸)現況。為了小修內容,我問這位十四歲少年:“書裏把你的名字寫出來,當年你還小無所謂,現在你大了,要尊重你的想法,你介不介意?如果介意的話,我把名字拿掉。”他說:“不介意。”我又問:“讓別人知道你是我兒子,會不會有壓力?”他說:“不會啊!”我說:“很好。你的人生是你的,我的人生是我的,不需要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