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好一座浮島

第8章 漂泊的新台灣人之母——寫給外籍新娘

字體:16+-

每一樁婚姻都應該被祝福,每一樁帶著缺憾與酸楚的婚姻更應該被協助。

適合散步的秋日午後,空氣中桂香蒸騰,陽光不減反增,散步的人被逼著脫衣。

走在前麵的一位牽孫老爺,停步,替三四歲小兒剝外套,加上他自己的,像捧著衣冠塚,形貌更見佝僂。

朋友說,老先生住她家社區。那小孩是他兒子,太太來自越南。

我們隻是路過之人,就算瞧見別人家餐桌上甚窘迫能說什麽呢?畢竟,我們看到的隻是缺口碗,人家嚐的是碗內的美滋味。七十老翁三歲兒,要算遲來的家庭幸福還是早到的人生重擔?

二十世紀末開始,這島上吹起一陣外籍風,過去隻能在異國旅遊或國家地理雜誌見到的東南亞女性容顏漸漸出現在台灣街道上、超市裏。她們大多沒什麽笑容,張著異鄉人才有的怕犯錯的眼睛,或推嬰兒車,或扶輪椅,謹慎地跟在女主人後麵。你可能見過假日在某處聚會所她們嘰嘰喳喳像一群快活雀鳥的樣子,但大多時候,她們臉上隻流露出離鄉背井掙錢的單一表情。

外傭、外勞的稱號讓這個布滿千奇百怪階級意識的社會視他們如不見。他們的故事與情感都留在自己國家,隻帶著體力來台灣賺錢;台灣也隻看重他們的體力,不準備交朋友,急於教他們中文、台語,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融入一個龐大的異文化,卻對他們所知甚少。強弱位階依然主導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交流。一個移民社會與新來的移入者到底哪一方展現較強的容納潛力?恐怕,付出努力的總是弱勢那方。

接著,身材嬌小、膚色黝黑的異國女子漸漸進駐台灣屋簷下的臥房。雙人床頭上懸掛婚照,年輕美嬌娘身戴琳琅金飾,豔妝,華服,一輩子恐怕隻有這一天跟喜字沾上邊,照片裏新郎官看起來春風得意,恐怕一輩子也隻有這天站在喜字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