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
她們回去衝洗照片時應該會嚇到吧。照片上隻有大大的富士山,不見兩人身影。
序
明治四十二年初夏,有個懦弱的男孩子誕生於本州的北端,即使如此,他還是擺起架子,下定決心要成為人們的榜樣,為了達成目標不斷地遭逢挫折,可是隻要還活著,他就會埋頭苦幹,全是為了保有自己的一絲驕傲,而我所有的工作目的,就是完整記錄下他的故事並將其保留下來。昨晚我也和一位從戰地歸來的人談到很晚,人類不管身在何處,或是在做些什麽,隻有一件事,隻有“正確性”這一件事必定要牢記在心,我們兩個人幾乎同時說了同樣的話,頓時感到身心舒暢。我的文學不是虛構的、誇張的,也不做無謂的解釋,我一心掛念著追求極致的正確性,並且一直為此痛苦地活著,這些事又有幾位讀者能了解呢?不過,針對自己的文學,作者不應強加於讀者一言半句,隻能等待讀者反映最真實的心情。
富士山山頂的角度,廣重[75]所畫的富士山是八十五度,文晁[76]的富士山也是八十四度左右。但是,根據陸軍的實測圖中,從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剖麵圖來看,東西縱斷為一百二十四度,南北則是一百一十七度。不隻廣重、文晁如此,大部分畫中的富士山都是銳角的。山頂又細又高,顯得相當修長而優雅。即便是北齋[77],富士山的頂角也幾乎是三十度左右,甚至還將富士山畫得像是埃菲爾鐵塔似的。不過,實際上,富士山是鈍角中的鈍角,遲緩地擴展開來,東西是一百二十四度,南北是一百一十七度,絕對不是挺拔、修長的高山。我來打個比方,假如我在印度還是哪個國家突然被老鷹抓走了,並且“砰”的一聲將我丟在日本沼津附近的海岸,忽然見著了這座山,我大概也不會感到太過驚訝吧。如果對日本的富士山不抱有先入為主的憧憬,也不因此讚歎它,拋開一切世俗的宣傳詞匯,單純地以一顆樸實、純粹且空無的心麵對它時,究竟富士山能夠打動這顆心幾分呢?一想到這裏,似乎覺得有些心虛。山很矮,以如此寬廣的山麓而言,算是很矮。如果其他山也有著那樣寬廣的山麓,最少也會比富士山高個一點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