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延安回來,印象最深的是那裏的窯洞。
照理說我對窯洞並不陌生,我是在窯洞裏生、窯洞裏長的。我對窯洞的熟悉,就像對一件穿舊了的衣服,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但是,當三年前,我初訪延安時,這熟悉的土窯洞卻讓我的心猛然一顫,以至於三年來如魔在身,縈繞不絕。因為這普通的窯洞裏曾住過一位偉大的人,而那些偉大的思想也就像生產土豆、小米一樣在這黃土坡上的土洞洞裏奇跡般地生產了出來。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鬥爭的心髒,是艱苦歲月的代名詞。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裏,延安的形象是戰爭,是大生產,是生死存亡的一種苦掙。但是當我見到延安時,曆史的硝煙已經退去,眼前隻有幾排靜靜的窯洞,而每個窯洞門口又都釘有一塊木牌,上麵寫明某年某月,毛澤東同誌居住於此,著有哪幾本著作。有的隻有幾十天,仍然有著作產生。這時,仿佛牆上的釘子不是釘著木牌,而是釘住了我的雙腳,我久久佇立,不能移步。院子裏掃得幹幹淨淨,幾棵柳樹輕輕地垂著枝條,不遠處延水在靜靜地流。我幾乎不能想象,當年邊區敵偽封鎖,無衣無食,每天都在流血犧牲,每天都十萬火急,毛澤東同誌卻穩穩地在這裏思考、寫作,釀造他的思想,他的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
我看著這一排排敞開的窯洞,突然覺得它就是一排思考的機器。在中國,有兩種窯洞,一種是給人住的,一種是給神住的。你看敦煌、雲岡、龍門、大足石窟存了多少佛祖,北嶽恒山上的石洞裏甚至還並供著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這實際上是老百姓在假托一個神貯存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仰。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需要偶像,眼前這土窯洞裏甚至連一張毛澤東的畫像也沒有。但是五十年了,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因為這窯洞裏的每一粒空氣分子中都充滿著思想。我仿佛看見每個窯門上都刻著“實事求是”,耳邊總是響著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講的那句話:“‘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