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你們都瞧見了,不是人肉罷?
外地來了個擔醬油的孩子,從前來過一回的,往後怕是再也不會來了。赤桑鎮的人哄傳:那孩子教屈藥師給吃了。屈藥師為什麽吃人?怎麽吃的人?誰也說不上來。興許是有人先這麽說,問起屈藥師來,他一瞪眼,道:“餓了不就吃了?”這事是得報官的,可礙著是屈藥師,誰也不敢作聲。地保也說:“這是鬧俚戲、開玩笑,別胡扯扒蛋!”
按諸常理,鹵一大鍋肉,是得開銷不少醬油的不是?醬油挑子一擔兩籮還擱在土地廟前的桑樹根兒裏,這是僅有的微弱反證——都說要是屈藥師吃了那孩子,怎麽籮裏的醬油都還收存完妥、一瓶兒沒少,也都沒開封栓?地保就是這麽說的。
屈藥師倒渾不在意,一切如常。成天價腰裏別著鶴嘴鋤,背上捆了黃藤筐,早出晚歸地上山裏采藥去,采罷了,就回他那石洞。洞裏頭兩鍋一灶,有時煮草藥,有時煮黃粱,是香是臭,人人體會不盡相同。總之那氣味兒非比尋常,飄散出十裏地去,連烏淮鎮都聞得著,也還是有說香的、有說臭的。久而久之,都知道這是屈藥師洞裏的營生,沒什麽好計較的,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不也還是得上他那兒去求診治?尤其是金創藥,屈藥師熬煉了一劑粉子,沒別的名堂,就叫白藥,能止血收膿、消腫去瘀,即令是讓毒蛇咬著了,一旦敷上那白藥,半天之內就許下田幹活兒。白藥也分兩款,外敷的性涼,沒什麽氣味,叫涼白藥;內服的性溫,可以醒酒止痢,透著一股特別的香味兒,像是奶娃兒身上的氣息,就叫奶白藥。單憑這兩款白藥,誰也不敢開罪屈藥師。他吃了個野孩子算啥?就算是刨開了哪家的祖墳,把誰的祖宗爺爺娘給吃了,也沒有人會追究的罷?
吃了個外地的孩子這事,最初也是從氣味上傳開的。閑言閑語正議論著土地廟前空著一擔兩籮的時候,不知是誰迸出這麽句:“屈藥師昨兒燒肉來,香著哪!”——應該就是這麽個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