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意思的唐朝曆史係列(全2冊)

第31章 文化教育篇

字體:16+-

第十三節 永遠的唐詩

說起唐朝來,你覺得最有名的會是什麽呢?是輝煌的大明宮?是穿得特別驚豔的大唐美女?是胡姬的酒肆?都不對。要叫我說,唐朝最有名的,當然是唐詩。

自打我還沒學會認幾個字兒的時候,我媽就教我念:“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想要塊兒糖吃,得先背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一首不行,再來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我估摸著,每一個在中國大地上長大的孩子,差不多都被家裏人像這樣逼著背過唐詩吧?為了背詩,怕是打也沒少挨過吧?

但你知道嗎?莫說是背詩,就是寫詩,這在咱們看起來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唐朝卻是多數人的日常。隨隨便便在酒吧裏唱個小曲,逗個悶子,說不定就能吟一首絕句或律詩出來。前麵我說過,就連娶個老婆,都得作一首詩呢。

大唐人就是這麽有文化。

唐詩,你真的懂了嗎?

我周圍有不少人也寫古詩,五言、七言、絕句、律詩,時不時地就有人發個朋友圈,整整齊齊地來那麽幾句,偶爾還真能見到些有有樣的,合轍押韻,很有幾分古人的模樣。我有時也寫,興致來的時候,冒幾句:

人生快意何須酒,一盞清茶皆可休。

萬裏長風逐秋月,我隨秋月散閑愁。

有一天,我那愣頭愣腦的大侄子又跑進我書房來,看我在念書,不知怎地就想起來問了我一句:“最近咋沒見你寫唐詩?”

我隻好放下書,心平氣和地告訴他:“縱然打死我一百回,我不可能寫得出一首唐詩來呀!”

詩這種文學體裁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那時候的人穿著獸皮做衣服,拿個彈弓在林子裏打隻鳥兒回來就能當飯吃。可即使是那樣他們就已經學會了寫詩:“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別看就這八個字,但這就已經是詩了。什麽意思呢?意思是砍斷了竹子,做個彈弓,然後裝上石頭去打獵物回來當肉吃。你別笑,這還真就是古老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裏創造出來的詩歌藝術。你以為詩從一開始就隻屬於詩人嗎?當然不是。咱就說《詩經》吧,那裏麵大部分都是勞動人民唱的小調。那還是周朝,朝廷裏有一個專門負責采集這些民歌部門,他們沒事的時候,就經常下到基層,去聽老百姓幹活的時候的歌,然後把它們收集整理出來,後來經過孔子刪刪減減的,就成了現在能看到的這部《詩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