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乘止觀述記

第1章 出版說明

字體:16+-

《大乘止觀述記》二十卷,由近代佛學高僧、天台宗四十三世傳人諦閑法師講述,弟子江味農等記錄整理。

諦閑法師(1858-1932),俗姓朱,法名古虛,字諦閑,浙江黃岩人。幼年喪父,輟學行醫。20歲剃度出家。24歲,在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自此棲心禪寂,潛究佛典。清光緒十二年(1886),得上海龍華寺方丈跡端法師傳法,授為傳持天台教觀四十三世祖。1908年,楊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創辦衹洹精舍,請諦閑擔任學監。1910年,出任江蘇佛教師範學校校長。1912年冬,受聘出任寧波四明山觀宗寺住持。諦閑整修觀堂,嚴訂規約,並創設觀宗研究社,弘揚天台教義,數年之間,使觀宗寺成為東南一大名刹。門下弟子遍布全國,號十萬眾。1932年7月3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安詳坐逝,世壽75歲。生平行跡,詳見其嗣法門人寶靜所撰《諦公老法師別傳》。

諦閑法師自28歲於杭州六通寺首次升座講《華嚴經》,迄75歲含笑坐化,四十八年間,講經說法,歲無虛日。足跡遍及浙江、江蘇、安徽、山東、上海、北京以及東北大連、哈爾濱等地。對諦閑法師的佛學講演,其弟子寶靜曾予以極高評價:

師以妙悟圓音,婆心苦口。闡發山家秘要,指示緇素邪迷。開合廣而不離乎宗,警策多而不覺其盡。塵說剎說熾然說,而會其旨歸,說說無說。心法佛法眾生法,而窮夫底蘊,法法皆法。故每講必歡躍滿座,既聞即勇猛不退。不但晚近希有,四明(按:指明代藕益大師)之後,蓋第一人也。

諦閑法師一生著述宏富,其講義論疏,或親筆自撰,或由弟子記錄整理,不下百二十萬字。1951年,由弟子倓虛等編成《諦閑法師遺集》傳世。

《大乘止觀》指南朝陳代高僧南嶽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係國人所著最早的一部綜合性佛學巨著。是書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係統闡述大乘止觀的學理要義及修行法門,對後代佛教天台宗的創立、禪宗思想的興起,都有極大的影響。民國十年(1921)年夏,諦閑法師應邀在上海功德林講《大乘止觀》,聽講的江味農居士每日手錄筆記,並於幽深微妙之處,曲折譬喻,加以說明,講經結束後再就正於諦閑法師。反複兩年,方始脫稿,諦閑法師命名為《大乘止觀述記》,但以此書多有江味農的述作發揮,故不肯自居作者之名。如此相互謙讓,又反複修訂,荏苒八年,直至諦閑去世前一年,才終於為江味農的誠意所感動,答允以自己的名義出版。是此書的出版過程,亦堪稱民國兩位佛學大德因緣會聚的一段佳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