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自我與無意識

第10章 神力人格

字體:16+-

我在以下討論中使用的原始材料,不外乎一些案例。在這些案例裏,患者已達成前一章所設定的首要目標,即壓製作為自主情結的阿尼瑪,並使阿尼瑪轉化成意識用以聯係無意識的功能。當這個目標實現後,患者的自我(Ich)便可以擺脫跟集體性及集體無意識的一切糾葛,而他們的阿尼瑪也因為這個過程,而喪失本身作為自主情結的魔力,換言之,被削弱的阿尼瑪已無法再發揮使個體入迷著魔的效應。此時阿尼瑪已不再是未知寶藏的守護者,不再是瓦格納宗教樂劇《帕西法爾》裏的昆德麗(Kundry;兼具神性和獸性的聖杯騎士團女信使),也不再是“女掌權者的靈魂”(HerrinSeele),而是一種直覺性質的心理功能。人們可以憑借原始人話語所指涉的意涵來描繪這種直覺的心理功能:例如“為了跟鬼魂交談,他走進樹林裏”或“我那條蛇曾對我說話”,或以仍處於嬰兒期階段的神話語言來表達:“我的感覺確實這麽告訴我。”

在我的讀者當中,知道小說家哈格德在《洞窟女王》所塑造的那位“人們必須順從的女人”意指什麽的人,一定會想起這種女性的人格魔力。這位“洞窟女王”就是神力人格(Mana-Persönlichkeit),也就是充滿神秘和魔力特質〔即神力(Mana)〕,並具備巫術知識與巫術力量的人。神力人格的所有屬性,當然都來自個體的無意識對本身的認知,所出現的天真幼稚的投射,如果要以比較不具詩意的語言來表達,或許我們可以這麽說:“我承認,有一個心理要素在我裏麵運作著,而且還能以極不可思議的方式避開我在意識裏的意圖。它會帶給我一些特殊的想法,而讓我陷入自己所意想不到,且不喜歡的心情和情緒裏,它促使我采取驚人的、卻無法負起責任的行動,而且還以令我惱怒的方式幹擾我的人際關係,等等。麵對這樣的事實,我實在束手無策,而最糟糕的是,我竟然受到這種事實的吸引,而不得不對它讚賞有加!”(詩人經常把自己的這類內在困境稱為“藝術家的性情”,至於非詩人,則以其他方式為自己所麵臨的難題辯解)如果“阿尼瑪”這個要素失去了它的神力,那麽,它的神力究竟跑去了哪裏呢?顯然地,那些掌控阿尼瑪的人會得到阿尼瑪所喪失的神力,這也符合原始人的觀念:如果誰殺死擁有神力的人,就可以接收他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