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豁然開朗中國史

第8章 二聖臨朝:李治在左,武曌在右

字體:16+-

尼采說:“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奪了帝位,為了洗刷掉篡位汙點,他在任期間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創造了至今為人稱道的“貞觀之治”。

可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唐太宗到了晚年,還是遇到了那個似曾相識的老問題:繼承人該選誰?

當時的皇位,有三名候選者: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

可能有人會想到吳王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雖然是庶出,身上還有隋煬帝的血統,但唐太宗曾經對國舅長孫無忌說過:“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意思是吳王李恪的性格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結果剛一提起這個話頭,就給長孫無忌擋回去了。

因為我國封建王朝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隻有皇後生的兒子才有繼承權,妃嬪所生的兒子最多隻能封王,既然長孫皇後的三位嫡子都還健在,無論如何都輪不到讓李恪來撿漏。

還有一點,就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雖然她在貞觀年間沒有公然幹政,可曾力保房玄齡,回護魏征,敲打自己的親哥哥長孫無忌,與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都締結過深厚的政治友誼。即便唐太宗真不理睬宗法傳統,一意孤行要立李恪為儲君,恐怕滿朝文武沒一個會答應的。這就注定了大唐的下一任皇帝隻會從長孫皇後的三個兒子中產生。

唐太宗時,主要是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在爭太子位。

李承乾是嫡長子,本來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可等長大了,才發現他是個瘸子。雖然唐太宗沒說什麽,可朝野之間還是漸漸流傳起了皇帝要易儲的流言蜚語。

魏王李泰從小機警,深得唐太宗喜愛。他為了奪嫡,在府邸設置文學館,招攬學士,編撰了名著《括地誌》,一時之間,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