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5月28日,濟爾哈朗、多爾袞按照皇太極的指示,從每翼抽調1名章京、10名護軍,護送馬紹愉等人到沈陽談判。
為了表示對和談的誠意,皇太極下令,清軍停止進攻寧遠,後退30裏待命。
6月10日,馬紹愉等人來到離沈陽20裏的地方,早有清政府的禮部官員迎候。雙方做完自我介紹、客套一陣之後,清方設宴款待馬代表。
皇太極對這次談判很重視,他命清政府中談判經驗豐富、思維敏捷、口齒伶俐、漢語8級的達爾漢、阿哈尼堪、範文程、剛林組成代表團,力求在談判桌上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禮部負責接待的官員,把馬紹愉等人安排在驛館住下。達爾漢等人再次擺下豪華宴席,款待馬紹愉。
酒桌上,馬紹愉向達爾漢提交了崇禎皇帝關於議和的第二道敕書。第二道敕書與第一道敕書大同小異:
敕諭兵部尚書陳新甲:昨天接到你部的報告說,前日安排的休兵養民一事,到現在也沒有準確的回報,沒有派官員赴沈,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現在特批準你部本著利於治國、合乎時宜的原則,派官赴沈談判,並把談判事宜據實上報。
丟了鬆、錦、杏、塔4城,清軍圍攻寧遠在即,崇禎皇帝卻依然非常在乎字裏行間的得失。對於和談,他一直保持遮遮掩掩、半推半就的態勢。
達爾漢等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道敕書,實際上就是任命馬紹愉為明政府的代表,全權負責與清政府和談。
對於朱由檢這種妓女裝純的態度,清政府談判代表團懶得計較,一笑而過。
隨即,明、清代表團在談判桌上展開口舌之戰。清方的達爾漢、範文程、剛林、阿哈尼堪輪番上陣,拿出把死人說活的本事,把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到明政府身上。
達爾漢掰著手指頭數:“哈達部女真悔婚,明政府不但不主持公正,還幫助哈達部侵犯我建州領地,因此引發清河堡戰役;後來你們不斷派兵屠戮我們,我們被逼無奈,才懲罰性地攻占遼陽和廣寧;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依然一直主張罷兵議和,多次給袁崇煥寫信,而他卻擅自壓下不報,才導致我們入關占領永平、遵化等城;我們為了求和,不遠千裏,找宣府巡撫沈啟時商量,他也壓下不報,結果讓我們白白苦等半年多;我們又給方一藻寫信求和,他也是不上報,為了引起你們皇上的注意,我們才派兵進入京畿、齊魯;你們不斷往錦、寧派兵,製造雙邊矛盾,我們才被迫包圍鬆、錦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