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5月22日,皇太極率領大軍出沈陽,渡遼河,到達都爾鼻。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帶著本部的精銳騎兵及時到達。
皇太極為這次遠征製定的16字作戰方針是:搶掠為主,攻城為輔。相機而戰,視情而行。因此,這次後金入關部隊,幾乎全是騎兵。
林丹汗敗走青海,察哈爾部群龍無首。後金成為蒙古各個圈子的老大,已經是不爭之實。在後金騎兵路過察哈爾時,果然不出皇太極所料,已成散兵遊勇的察哈爾各部,紛紛主動歸附後金。
為了更大範圍地打擊明政府,更嚴重地破壞明政府的經濟,在行軍途中,皇太極把滿蒙聯軍,陸續分成4隊,按不同路線入關,進行攻殺搶掠。
6月20日,德格類帶領一支騎兵部隊,從獨石口入關,到朔州與大部隊會合。
6月30日,代善、薩哈粼和碩托3人,帶領一支騎兵部隊,從得勝堡入關,經懷仁縣,到朔州與大部隊會合。
7月5日,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人,帶領一支騎兵部隊,從龍門口入關,經河北涿鹿,到朔州與大部隊會合。
皇太極帶領大隊人馬,從上方堡入關,經宣府、應州到大同。
皇太極對各路人馬的要求是:嚴格遵守他的16字作戰方針,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更多地掠奪明人的財富,最大限度地破壞明政府的經濟,盡可能消耗明政府的軍事實力。對於城鎮,能攻取則攻取,一時攻不下即放棄,轉而去別處。
這仗很好打,各位將領像導遊一樣,帶著他們的團隊,在明政府的領地上,免費旅遊。
阿濟格率兵從龍門口入邊,直攻龍門,沒攻下,轉攻涿鹿。
代善父子入邊後,攻懷仁縣沒攻下,再攻山西井坪,也沒攻下,接著轉攻朔州附近的馬邑。
德格類率領的隊伍,攻占了長安嶺堡,又打赤城,遭到抵抗後,又攻保安州,在應州與皇太極的部隊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