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

亂象篇

字體:16+-

第十四章 知識分子的科舉情結

嚴複回國後,先在母校福州船政學堂當教習,次年調入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擔任總教習,後出任該校校長。雖在新式學堂身居高位,他仍然對缺乏功名耿耿於懷。1885年,嚴複跑回福建參加“鄉試”,準備補科舉的課。不過,他落第了。

反對封建帝製的革命,目的隻有一個,要建立一個重德能而非出身的秩序。這種鬥爭首先是對王權權威的反抗,一般同時會擴大為對全部特權階層的鬥爭。

王權或特權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血統。不過,每一個朝代更替時,開國皇帝和他的同事們都清楚,所謂天命,不過指的是他們的團隊在能力上超過了原有領導者而已。因此,在治理國家時,科舉成為一種新的維持穩定的策略。中國的科舉製度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緩衝地帶,在固有王權和特權的大框架內,給予平民子弟一定的晉升機會。換言之,平民中的優秀分子也可以靠讀書進入貴族階層,完成對上層階級的部分換血。

遊戲科舉的朝代,麻煩不斷。《玉照新誌》記載,北宋初年,殿試以最先交卷的第一名為狀元。開寶八年宋太祖殿試,王嗣宗和陳識同時交卷,不好定奪。於是,宋太祖就讓他們“手搏”(不分重量級的自由搏擊),結果王嗣宗得了狀元。趙匡胤以快為好,仿佛評說武功真諦的火雲邪神。而在速度一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遊戲成分,不知後來宋王朝的悲慘命運是否與此有關。

科舉上的弊端,一代人的時間內可能不會體現,而經年累月如此,毫無疑問導致平民中的精英分子不得進身,隻好參加奪取天下的運動。以湘軍頭領彭玉麟為例,十六歲隨父回籍。父親死後,其族人掠奪田產,彭玉麟於是避居衡州府,就學於石鼓書院。據說他書法極好,但不能寫正楷,不能寫自己的名字,所以七試不中,不得不到衡州協標營擔任司書(低級文書職員),以此糊口。後來,衡州知府高人鑒去協標營做客,看到他的文章很是欣賞,就讓他到官署讀書,補了生員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