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手高招

高招三: 有種格局,叫急流勇退——範蠡

字體:16+-

成功之前的寂寞是難免的,一個人在寂寞時所做的事,決定了他和別人根本的不同。

範蠡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大臣,也是越王勾踐滅吳稱霸的首席謀主。然而,事業成功後,他卻急流勇退,從熱鬧與繁華中抽離,換了一種身份繼續生活。無論是何種身份、從事什麽行業,範蠡都能取得一番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懂得人性,知道什麽時候應該“退”。退不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而是在理解大形勢的前提下重啟生活。

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攻伐,衝突由來已久。吳王闔閭十年(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得知吳國大軍占領楚國都城郢都,吳國空虛,便趁機攻入吳國境內。越王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得知越王允常死亡,當即進攻越國,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在槜李(今浙江嘉興南)禦敵,命令三排囚徒徒步前行,在吳軍前自殺身亡。吳軍被這一幕震撼,越軍則趁機發動偷襲,最終吳軍大敗,吳王闔閭的大腳趾被越軍砍了下來。吳王闔閭趕緊撤離,結果因為腳傷不治而死,臨死前囑托兒子夫差為自己報仇。吳、越由此成為死敵。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不聽大夫範蠡的勸諫,先發製人,率軍進攻吳國。吳王夫差得知後,號令精兵全部出動,兩軍大戰於夫椒。越軍不敵,大敗,僅剩五千餘士兵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吳王夫差乘勝追擊,將越軍包圍在山上。麵對這種困境,越王勾踐誠懇地向範蠡道歉,並請教破解之法。史書記載了他們的這段對話:

越王謂範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勾踐曰:“諾。”乃令大夫文種行成於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