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要記住:和掌握權力的人說話,“打動”比“說服”更重要。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丹即位,是為趙孝成王。趙孝成王年幼,由母親趙威後攝政。秦國趁趙國國君新立,主少國疑,人心不穩,便發起進攻,一連攻下趙國的三座城池。危機之下,趙國向齊國求援。但齊王要求趙國派長安君,也就是趙威後的小兒子到齊國當人質才肯出兵。
戰國時期,結盟國家之間為了表示互信而互派貴族子弟當人質是一個傳統,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就曾在趙國為質。為質的公子到了盟國後,並不會遭受羈押,反而會有獨立的住所和較大的生活自由。當然,比起在自己的國家,生活上肯定會差幾個等級。一旦兩國變成敵對國,為質的公子就會成為棄子,危險也就增加了。趙威後十分寵愛長安君,獲悉齊王的要求後,當然不肯答應。有不識相的大臣接二連三地給老太太講大道理,都被罵了出來。趙威後更是揚言:“再來勸諫的,老婦我必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按理說,攝政的趙威後已經極為惱怒了,大臣們應該沒有誰再敢去觸黴頭了,但是左師(執政官)觸龍依舊向趙威後進諫,還成功了。那麽,觸龍是如何說服大老板的呢?這就不得不說說觸龍的話術了。
趙威後聽說趙國政壇上的常青樹—觸龍請求進宮,當然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因而,她擺好氣勢洶洶的架勢,就等觸龍勸諫的時候唾他一臉。觸龍進宮後,遠遠看見太後,就一路小碎步跑到趙威後跟前,氣喘籲籲地告罪說:“我的腳有些小問題,連快跑都不行,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望您了,但我又擔心您的身體,所以常想來看看您。”
趙威後淡淡地回應道:“我全靠坐車才能走動幾下。”
觸龍又說:“太後,您的飲食沒有減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