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道,亦是成功之道
高招一: 一張嘴,攪動天下風雲——張儀
好的談判家和金牌銷售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對手(顧客)會覺得:這個人是真的“為我好”!
張儀是先秦時期的話術高手。他本是魏國安邑人,拜著名隱士鬼穀子為師,成為其高足,後來入秦,成為秦國用來瓦解六國合縱的推手。所謂合縱,是指關東六國為了對付秦國而相互結盟,因六國基本呈南北分布,故而得名。
秦國作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諸侯國,采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對付六國絕對是遊刃有餘的;可是一旦六國聯合起來,秦國的處境則會非常危險。如何解除秦國的危機呢?當然是分化瓦解。
張儀先後出使六國,徹底瓦解了這個脆弱的聯盟。我們不妨以張儀與魏王的一席話為例,來看看張儀是如何將言辭藝術發揮到極致的。
張儀問魏王:“魏國與秦國比,孰強孰弱?”
魏王回答:“秦國雖強,魏國仍可一戰,況且我與韓、趙、楚、齊結盟,有何可畏懼的?”
張儀微笑著說:“魏國士兵雖然善戰,但魏國地方不足千裏,士兵不滿三十萬,與韓、趙、楚、齊接壤,守軍不滿十萬人,而且地勢一馬平川,沒有高山大河為屏障,此乃四戰之地也。如何與秦國對抗?魏國固然與列國合縱,可惜一母同胞的兄弟們尚且為了爭奪財物反目成仇,更何況是反複無常的諸侯們呢?合縱是不足依靠的。魏國若不親近秦國,秦軍就會先占領河外,占據卷衍、酸棗這些地方,再襲擊魏國,拿下陽晉,這樣就割斷了趙魏之間的聯係。趙國不能南下,魏國不能北進,彼此不能相救,盟約還有什麽意義呢?”
一席話,讓魏襄王背棄了合縱的盟約,投入了秦國的懷抱。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張儀是如何說服魏王的。首先,他列出了魏國自身的不足:先說其內部環境,版圖不足千裏,缺乏縱深,退無可退,一旦失敗就是滅國;再說士兵不滿三十萬,一片平原,缺乏地形優勢,又是四戰之地,可謂無依無靠、守無可守,能調動的資源非常貧乏。如此劣勢,與強大的秦國為敵,顯然是自尋死路。其次,他羅列了外部危機:列國都是見利忘義的角色,隻為爭奪利益,一旦有機會就會背盟,背刺先前的兄弟,根本靠不住。最後,他還對魏王實施了恐嚇策略:假設秦軍奪取了魏國重要的地方,就會將魏、趙二國分隔開,使結盟喪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