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及時地糾錯
如果你有過管理經驗,一定深有體會:管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在此期間,員工或者執行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管理人員需要采取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地阻止錯誤的蔓延和增生,以便能夠在限定的日期內完成目標。
但是就管理的整個過程而言,計劃和糾錯就像是一枚錢幣的兩麵。如果隻有一個原定計劃,沒有應急和調控措施,管理控製的過程不但毫無意義,而且還會導致可大可小的危機;同樣,管理人員如果沒有預先製訂好可行的操作計劃,那麽管理的過程也會導致組織內部的衝突與矛盾。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把握是否會成功,也沒有預估在進行的過程中會遇到何種狀況,那麽這個“事件”就會錯漏百出直到功虧一簣。
控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糾錯的過程,但是錯誤的糾正一定要及時。很多人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就是因為一個小錯誤沒有得到及時更改,隱藏在完美的表象下蔓延發展,最終導致項目的全麵潰敗。
請不斷地確認你的目標
執行一個項目,它當然隻有一個終極目標,但是在此過程中,會有很多選擇,就像大樹的分支、馬路的分岔口,哪個方向是通往最終目的地的,需要在前行的過程中不斷確認。也就是說,不斷地確認“自我期望值”。
很多人最初的成功並非與自己的期望完全一致,那不是他最終想要的成功,或者說,與他的初衷背離了。
諾貝爾在最初的時候是研製炸藥的,他希望他研究出來的炸藥能夠應用於工業生產,造福於人類。可是炸藥被人們廣泛地應用於戰爭,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居然成了人類互相殘殺的工具,諾貝爾感覺很失落。
直到有一天,諾貝爾在報紙的訃告欄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這則訃告中寫道:“炸藥大王去世了,他是死亡批發商。”很顯然,這是報社的失誤。但是當他看到“死亡批發商”這幾個字的時候,仍然感到難受不已,因為後人都會這樣評價他。他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於是,他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目標,轉而為和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