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蹇義介紹,徐欽聯想到曆史上著名的‘燕寧合流’。
後世的許多曆史學者,對於‘燕寧合流’的起因和過程,眾說紛紜。
後世流傳的各種版本頗多,有正史也有野史。
燕寧合流是奉天靖難之役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由於燕寧成功合流,從此,燕軍逐漸由弱變強,從防禦轉入進攻。
但如此重大曆史事件,難道就像後世版本中說的那樣,完全是勝算不大,全靠運氣的一場賭博嗎?
“老師,你能給晚輩詳細敘說一下,數年前燕寧合流這件事的全過程,好嗎?”
見徐欽冷不丁提到這個問題,蹇義遲疑片刻,還是如實講了這個過程。
隨著蹇義的徐徐道來,徐欽的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幕幕當年的真實情景。
……
建文元年,十一月初。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
北平燕王府議事堂。
一張巨型作戰沙盤前,燕王朱棣神色嚴峻端坐在首位。
他的左右兩旁,圍著沙盤而坐的,除了張玉,陳亨,朱能,丘福四大金剛,還有不少等燕山衛主要將領。
燕王首席智囊姚廣孝,還有朱高熾和朱高煦兩位王子。
“諸位,自六月奉天靖難至今,我方已經占領並控製了薊州,北平,遵化,永平,密雲等北地各要塞。”
“宣府穀王朱橞已棄城撤往南京。”
“目前,北平都司的背後,就隻剩下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據京師密報,南軍統帥曹國公李景隆率五十萬兵馬,分成五路向燕地撲來,估計五六日之後,他的先頭部隊就會抵達北平城下。”
燕軍總參將,北平都指揮僉事張玉先做了軍情介紹。
朱棣犀利目光掃視全場一圈,沉聲道:
“諸位將軍,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父王,我們堅守北平城,這裏城高牆厚,李景隆這廝攻不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