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眼下節骨眼兒,湊聚起來的永樂朝廷,廣招天下賢士。
可半年過去了,人員還是嚴重缺乏,許多崗位空無一人。
所以,許多政務拖遝,工作效力十分低下。
看著大殿上朝臣們吵來鬧去,剛晉升為三品詹事的徐欽看不慣,他出列並毫不客氣地諫言道:
“陛下,以微臣之見,朝中諸公要是能把爭吵的勁頭,都用在處理政務上麵,也不至於積壓了那麽多朝政事務。”
眾臣聽罷頗為驚愕。
你這小崽子,敢得罪大殿上文武百官,真以為自己腰板硬了?
兵部尚書茹瑺首先跳了出來。
他對上次兀良哈事件,以及江防軍和丘福事件,一直耿耿於懷。
徐欽繞過兵部直接找得皇帝投名狀,害得他遭了皇上一頓怒斥,說他失察,差點官職被擼。
“徐詹事,你的東宮詹事府和通政司,每天辦了哪些政務,有哪些政績?就敢對各位大人指手畫腳?”
徐欽聞言立刻回擊道:
“茹大人,你這就不講理了。”
“年前陛下已降旨,元年起始,各臣公必須盡忠職守,整頓朝綱,恢複經濟民生。”
“東宮詹事府籌措教育,注重人才培養,成立礦務公司搞經濟民生,通政司接各地的奏疏題本,比往年多出好幾倍。”
“我怕出現疏漏,就分門別類並安排文淵閣大學士們,做了統計梳理。”
“遞給宮裏多少,陛下禦批多少,交給各部之後,各部又是拿出什麽方略,落實了多少等。”
“通政司不是簡單分派完事,而是要做好統計,精確計算出奏疏達成率,回饋周期等數據,以便促進朝政健康發展,提高工作效率。”
“這才是通政司該做的事情,不然陛下詢問,說通政司究竟幹了什麽事情,是不是吃幹飯的,我也能交代一二。”
徐欽長篇大論一通,裏麵夾帶著不少現代管理學概念和這個時代的新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