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士的餐桌:二戰各國戰地飲食傳奇

第二章 美國篇

字體:16+-

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很可能會截然不同。美國於1894年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美國擁有了改變戰爭結局乃至人類曆史進程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意味著它可以動員一支兵員眾多、裝備精良的軍隊,並且將他們送往世界各地的戰場,為他們提供似乎用之不竭的物資給養,也意味著它可以生產出品種繁多、營養均衡、數量充裕的食品填飽大兵們的肚皮,還有餘力援助那些受到饑餓威脅的盟友。進入工業化時代,在以營養、熱量和效率為導向的飲食哲學的推動下,美國發展出規模宏大、高產高效及標準化的食品工業,比任何國家都更加適應世界性的戰爭。舊大陸的人們也許可以批評美軍作戰過於依賴物質,美式食物缺乏創意,味道貧乏,斥之為垃圾食品,但他們無法否認美國軍人是二戰中吃得最多、吃得最好的軍人,從工廠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罐頭、餅幹、巧克力和以同樣方式製造出來的槍炮、戰車、飛機、軍艦一樣具有摧毀強大敵人的威力。

劫後餘生的悲傷聖誕節——烤火雞在西方基督教世界裏,紀念耶穌誕辰的聖誕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逢12月25日這一天,人們總要闔家團圓,贈送禮物、共享美食、相互祝福、祈禱平安。然而,對於美國海軍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Pennsylvania,BB-38)的官兵而言,1941年的聖誕節卻沒有這樣歡樂祥和的氛圍,他們正沉浸在戰爭猝然爆發的強烈震驚、對敵人不宣而戰的無比憤慨和與戰友生離死別的巨大悲痛之中。當這一年的聖誕節到來時,“賓夕法尼亞”號正航行於從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至西海岸舊金山(San Francisco)的半途中,僅僅在兩周半之前,這艘戰艦在珍珠港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天降浩劫,親曆了美國海軍曆史上最慘痛的失敗,見證了太平洋戰爭的血色揭幕……20世紀初葉,隨著美國國力大增,其海軍力量也迅速崛起,急劇膨脹,實力直追大西洋彼岸的英、德海軍。特別是1906年無畏艦問世後,美國海軍緊跟潮流,積極投身於美國海軍“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攝於1925年訪問澳大利亞期間跨越兩大洋的海軍造艦競賽中,在1906 年到1911 年間建造了5 級10 艘無畏型戰列艦,又在1911 年到1916 年間開工了5 級12 艘被稱為“標準型戰列艦”的超無畏型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