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同治七年)
5月28日(陰曆閏四月初七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陽湖縣(後並入武進)。
1882年(光緒八年)
從裏中名師周載帆讀書。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
入上海南洋公學為教員,後轉入譯學館主持譯務,因有日人為助手,故得略通日文。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
入江陰南菁學院學習,並任該學院師範館教員。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
3月,應廣西邊防督辦鄭孝胥之約,赴廣西龍州為鄭幕僚,利用幕中公文等資料撰成《廣西邊事旁記》。10月,鄭孝胥辭官,隨同前往上海,此後二十餘年皆以上海為活動中心。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
3月,在鄭孝胥資助下與弟孟昭常同赴日本學習法政。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
4月,學成回國。同年,加入預備立憲公會。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
7月,任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主編,翻譯政法書籍,撰文主張君主立憲製。秋至冬末,於江蘇教育總會附設法政講習所主講《谘議局章程》。
1909年(宣統元年)
5月,當選為江蘇省谘議局議員。秋,受張謇委派,赴奉天、吉林、黑龍江、直隸、山東各省考察憲政,試圖聯合各省谘議局向清政府請願速開國會。
1911年(宣統三年)
6月,赴關外各省谘議局聯絡,根據旅途見聞撰《蒙古郭爾羅斯後旗旅行記》。10月,辛亥革命爆發,為江浙聯軍起草進攻南京的檄文,表達立憲派主張。同年,被推選為共和黨幹事。
1912年
9月,應袁世凱邀請,與張謇一同北上議政。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開始,遂南下競選。
1913年
2月,在江蘇省第三區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4月赴北京就任。7月,被選入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議會陷入癱瘓,遂返回上海,此後十年間仍不時赴北京參與政事。同月在上海《時事新報》發表《朱三太子事跡》,開始轉向明清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