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經典電影讀解

六、兩種文化形態對峙、交流和融合:《與狼共舞》

字體:16+-

☆ 影片檔案 ☆

片名:與狼共舞

外文:Dances with Wolves

導演:凱文·科斯特納

編劇:邁克爾·布雷克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柯克·鮑茲

上映:1990年10月19日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81分鍾/236分鍾(導演剪輯版)

獲獎:獲1991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音樂/歌曲等

1.《與狼共舞》成功標誌著西部片的複蘇

西部片是美國電影史上較早出現的類型片之一,有其十分明顯的符號特征:茫茫的草原,傳奇的牛仔,奔騰的駿馬,以及不離手的左輪手槍。西部片大多取材於西部文學和民間傳說,是美國人民對西部的拓荒史,表現了美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性格。西部片最初起源於20世紀初的《火車大劫案》,此後十年出現的多數西部片都較為平庸。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西部片達到了高峰,《關山飛渡》被譽為“好萊塢敘事形式典範影片”,獲得了奧斯卡三項大獎,導演約翰·韋恩和約翰·福特成為創造西部片三十年輝煌的曆史性人物。進入20世紀60年代,西部片略顯頹勢,開始走向低穀,此時出現了注意渲染氣氛和心理描述的“意大利西部片”,美國西部片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1990年,凱文·科斯特納自導自演的影片《與狼共舞》出現,一舉獲得了七項奧斯卡大獎,它的成功標誌著傳統西部片的再次複蘇。《與狼共舞》講述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後,一位美國士兵與印第安族群相處並融合的故事。與傳統西部片不同的是,它在銀幕上為印第安人正名,以一種正確的曆史觀來麵對過去。

2.主題反省:首次正麵表現印第安文化

美國大陸印第安人對於殖民者的態度在曆史上發生過很大的改變。對於早期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印第安人很熱心,幫助他們戰勝了艱苦的環境。他們大多是善良、純真的,好像是大自然造化中被保留的一支,天性淳樸、忠誠,崇尚自由和勇敢。然而,隨著殖民地的逐步擴張,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印第安人變得凶猛、野蠻。在傳統西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印第安人形象,白人永遠驍勇善戰,是文明的代表,印第安人野蠻、殺戮,是白人拓荒史上的阻礙。美國的西部片一般都著力於塑造一個群體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形象,但印第安人則是以群像的形式出現,沒有個性化的表達,加之語言上的難以溝通,他們在劇中隻是扮演衝突和對抗的目標,並沒有發聲權,所以銀幕上的印第安人並不夠真實貼切,隻是西部片為了塑造西部英雄而樹立的對立麵。而《與狼共舞》第一次嚐試為印第安人正名,改變了印第安人的一貫形象,變得真實、可接近。男主人公鄧巴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立下了戰功,痊愈之後,他要求派到美國西部邊境去守護最艱苦的地方,在那裏,他與印第安蘇族人和睦相處,由一開始的陌生、恐懼,發展到後來與部落共同打獵、一起抗擊敵人,與印第安人建立起了深厚友誼。影片展現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他們說著本族語言,不再是荒蠻可怕,而是比較文明。其中的“文明人”——首領“踢鳥”,冷靜理智,給予鄧巴幫助,並請他到族群中來做客,送暖和的牛皮給鄧巴保暖,甚至還叫來多年前被收留的白種人“握拳而立”來實現與鄧巴的語言交流。他們真誠善良、愛憎分明,並給鄧巴起名叫“與狼共舞”。通過與蘇族人的相處,鄧巴學習他們的民族語言和生活習慣,甚至愛上了“握拳而立”,在後來與士兵們的對抗中,與蘇族人榮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