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檔案 ☆
片名:美國往事
外文: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導演:塞爾喬·萊昂內
編劇:塞爾喬·萊昂內等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
上映:1984年2月17日
國家/地區:意大利/美國
片長:229分鍾/251分鍾(導演剪輯版)
獲獎:獲1984年奧斯卡最佳配樂、最佳服裝設計獎,1985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洛杉磯時報》評比的1984年十部佳片之首,被列入法國影評家選出的20世紀80年代十大佳片
塞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的《美國往事》是一部盜匪犯罪片的巔峰之作。影片具有該電影類型的所有必備元素:意大利裔的底層平民為了生存而結成盜匪黑幫,一個充滿俠義英雄氣概、為朋友兩肋插刀的道德主義者,一個為了實現個人成功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功利主義者,一位左右男人命運的紅顏禍水式的美女……除此之外,《美國往事》更以“麵條”和麥克斯等混混們在黑社會長大成人的人生經曆,顯影出美國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社會風貌變化,因此該片被稱為盜匪犯罪片的史詩是當之無愧的。有意思的是,為我們講述這樣一段“美國往事”的,卻是一位意大利裔的導演塞爾喬·萊昂內。他於20世紀60年代初發掘出戴維·阿朗森(筆名哈利·格雷)寫於紐約辛辛那提監獄裏的自傳體小說《流氓》。小說記敘的是阿朗森在1919—1933年禁酒時期的一段經曆。萊昂內發現這部小說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於是先後聘請了五名意大利的作家幫他改編劇本,最終采用了每位作家所創作的劇本中的各一部分,自己修改完成了影片劇本的創作。從編寫劇本到影片上映,曆時13年。這樣一部精雕細琢的盜匪犯罪片注定刻上導演塞爾喬·萊昂內個人強烈的印記,或者說,是一個歐洲導演對於美國現實社會與“美國夢”神話的一種理解和想象。“作為一個歐洲人,美國既吸引我,又令我吃驚。我愈喜歡她,就愈覺得與她距離若幹光年之遠。我感興趣的是美國人的朝氣——盡管有許多矛盾——以及他們對某些事情不隨便輕信的態度。正是這種矛盾、朝氣,不斷加劇的痛苦的混合,使她變得迷人和與眾不同。美國是夢幻與現實的混合。在美國,夢幻會不知不覺變成現實,現實也會不知不覺地忽然成了一場夢,我感觸最深的也正是這一點。美國仿佛是格裏菲斯加上斯皮爾伯格,水門事件加上馬丁·路德·金,約翰遜加上肯尼迪。這一切都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夢幻和現實總是相悖的,意大利隻是一個意大利,法國隻是一個法國,而美國卻是整個世界。美國的問題是全世界共同的問題:矛盾、幻想、詩意。你隻要登上美國國土,馬上就會接觸到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4]相比美國導演創作的類型片,塞爾喬·萊昂內導演的影片,無論是“通心粉西部片”還是盜匪犯罪片,都呈現出一種“過荷類型”的現象。即一個歐洲導演以他自己的文化背景來闡釋和思考美國社會的曆史與現實,他用精當的電影語言完美地講述了一則關於“美國夢”的神話,然而又不僅僅止步於對神話的敘述,而是通過電影敘事指認出神話的性質,從而更深層次地反映出他對美國夢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