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需要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選擇一條符合企業特點的創新之路。企業不能為了得到國家的一些政策優惠,而不顧自身創新能力的大小,盲目上項目,這樣不但不能帶來有效的技術創新,反而會引起巨大成本,甚至引起企業的倒閉。其實,企業自主創新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寬泛,隻要能給企業帶來新價值的技術變革,都應是自主創新。企業需要做的是選擇一個適合自身優勢的創新方向。具體來講,企業需要從技術的產業布局,技術用途和技術含量三個方麵認真考慮後做出創新方向的選擇。
從技術的產業布局考慮,企業的自主創新有三個方向。第一,傳統技術方向。企業的產品為傳統產品,主要生產技術已基本定型,很難有突破性提高。企業的技術目標主要是降低單位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形成生產和技術標準、完善售後服務等。選擇傳統技術方向,並不等於摒棄技術進步,而是基於傳統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發展和創新可能是緩慢和不顯著的,但長期的積累會產生驚人的效應。如鋼鐵冶金行業,雖然幾十年來主要的產品和生產技術並無根本改變,但操作的自動化、精密化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產品質量有了飛躍性的提高。第二,高新技術方向。高新技術是一係列新技術、新領域的總稱,包括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等。一般來說,高新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另一個是高新技術本身的產業化。第三,混合型技術方向。創新的方向也會以混合形態出現,高新技術與傳統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產生一個同時涵蓋高新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新產業。
從技術用途考慮,企業的自主創新有兩大方向。第一,克服負效應的技術開發。主要是從一種新技術產生的社會不良後果出發,力爭將負效應轉變為積極效應。在技術開發中,技術上獲得成功但總體上遭受失敗的教訓不勝枚舉。比如20世紀40年代,米勒發明了高效殺蟲農藥DDT,獲得了194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但到了70年代,DDT引起了嚴重汙染,人們不得不停止生產這種農藥。這些問題不是來自技術本身,而是受到自然規律的作用,帶來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麵的壓力。克服負效應的技術開發,主要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減少產品的有害性,增加產品的適應性從而開拓市場。第二,需求滿足型技術開發。主要是致力於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擴大產品的花色品種,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將各種領域的新技術向日用消費領域轉移,從而換取巨大的經濟效益。除了關注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外,還應關注技術對需求的推動作用。我國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刺激需求的技術創新,導致一些有錢人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沒有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