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際上是1999年1月份正式進入清華工作的,在清華的教學工作分兩個部分。一類是學位教育,主要給研究生及各類MBA上課,開設了兩門課,一門是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曆史進程和理論創新,涉及市場經濟改革、財產製度改革、宏觀經濟體製改革等內容,還有一門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相當於企業經濟學的內容,涉及企業製度問題、企業戰略問題、企業文化問題、企業定位問題、企業哲學問題等。另一類是非學位教育,即對企業界及政府界進行非學位的非係統性經濟學教育,在這類教育形式中我重點是分析中國改革及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例如,1999年講授如何啟動中國經濟問題,2003年講授如何防止經濟過熱問題,2006年講授關於流動性過剩問題,等等。因此,我在清華的研究工作也就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教學需要而進行的,完成了有關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幾本專著,完成了企業經濟學的有關專著,並對不同時期的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相關的研究成果。在非學位教育中,因為學員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企業經營的第一線,因而經常會有新的問題提出,這對我的研究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的基本作法是先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課堂上同學員討論,在討論中加以深化和提升,成熟之後才拿去發表,因而將不成熟的東西與學員共同討論,而將成熟的東西在雜誌上發表,成了我研究工作的重要特點。教學相長是推動科研與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總將自己放在比學生“英明”的位子上,而是要注重傾聽來自於一線的聲音,不斷推動自身的學術提升。進入清華之後,既是我一生中教學工作做得最多的時期,也是我的研究成果發表最多的時期。我想,在有生之年,還應該能再為中國的改革做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