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多
2.整體——部分
3.偶數——奇數
4.有限——無限
5.開端——中間——末端
6.圓——直
7.在它自身中——在其他的中
8.靜止——變動
9.同——異
10.類似——不類似
11.等於——不等於(大於——小於)
12.同年齡——年老些——年輕些
13.時間:現在——過去——將來
14.存在:現在存在——過去存在——將來存在
15.變化:已經變——正在變——將來變
16.名字——邏各斯——知識——意見——感覺
17.產生——消滅
18.綜合——劃分
19.增長——萎縮——等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範疇隻相當於上述第一部分提到的四種類型的“相”的第一類,第二類倫理價值的“相”和第三類具體事物的“相”都沒有提到,這表明,柏拉圖的思想正在發生某種轉變,作為前期討論主題的倫理思想退出了中心位置,同時,他也不再討論經驗的具體事物及其性質,如水、火以及冷、熱、幹、濕等問題,而這些正是柏拉圖以前的哲學家們重點討論的核心所在,與前者不同的是,柏拉圖的這些範疇都不是經驗中的事物,而是外在於人的經驗的更具普遍意義和抽象性的東西。後來,亞裏士多德明確提出了“範疇”這個術語,並把範疇劃分為十種類型。所不同的是,柏拉圖在《巴曼尼得斯篇》中提出的範疇是從邏輯推論(演繹)出來的,而亞裏士多德的範疇則是從經驗事實中概括(歸納)出來的。在這一邏輯推論過程中,柏拉圖更加注重“相”和“相”之間的互相結合和相互聯係,從而打破了原來的“相”的絕對性。但同時,如果說柏拉圖還沒有對究竟哪些東西有“相”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就是說還沒有能夠把“本體”和它的性質、數量和關係區分開來的話,亞裏士多德則已經將“本體”及其屬性區分開來,提出第一哲學是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的學問,從而進一步發展了柏拉圖的相論,開創了哲學本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