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西古代曆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西古代史學概論

字體:16+-

一、古代中國史學概論

(一)先秦時期的史學概論

1.先秦時期史學的發展概況

先秦時期是中國史學的初步形成時期。

中國史學的源頭可追尋到遠古時期的傳說。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古人對曆史的記憶和傳播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實現的。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後來成為人們追述早期曆史的重要資料。先秦典籍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傳說。例如,《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除盡凶鳥惡獸,使民得以安居;《韓非子·五蠹》記載有巢氏教人們“構木為巢”,等等。這些口頭傳說,或多或少都摻有一些虛構的成分,但它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人們社會生活的情況。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為殷王室活動而貞卜的卜辭。甲骨卜辭一般隻有十餘字或數十字,有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等曆史記載因素,但尚未表現出自覺的曆史意識。殷商晚期和西周時期出現的金文,尤其是西周金文,開始有了自覺的曆史意識。金文是刻在青銅器上的銘辭。西周金文主要記載周王室和貴族慶賞、征伐、俘獲、錫土田等活動。金文字數較甲骨文多,記事更為詳細。在金文銘辭中,有的刻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類的話,表現出銘刻者欲將現世功業傳之於後世的曆史意識。[1]

上古時期的文獻,除了甲骨文和金文,還有流傳下來的官方文書和王朝頌詩,如《尚書》、《詩經》的《雅》和《頌》等。這些文獻,有的是後人據舊說編輯而成的,如《尚書》之《虞書》和《夏書》四篇,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的是當時的文獻,但在流傳過程中後人對文字作了改動,如《商書》的《甘誓》、《盤庚》等。這些文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的曆史思想,其中以《尚書》的內容最為豐富。《尚書》記載了虞、夏、商、周時代的文告和王公大臣的言行,其記事記言的方法和所表述的思想,較之金文有了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