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一、路翎的生平、創作及文學定位

字體:16+-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興,以筆名行世,祖籍安徽無為,生於蘇州但很快移居南京。童年時代在舅舅家目睹徐氏家族為爭奪財產分崩離析,成為後來創作《財主底兒女們》的生活原型。1935年入江寧中學,在此前後他讀了魯迅、巴金與茅盾等人的作品,還讀了希臘悲劇、《堂吉訶德》《浮士德》《巴黎聖母院》《戰爭與和平》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罪與罰》與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時翻譯成《蘇魯支語錄》)。抗戰爆發後他隨母親與繼父漂流到四川,1938年他在川地回首在戰火中倒在血泊中的南京,發表了《一片血痕與淚痕》。1939年他的小說《“要塞”退出以後》寄給《七月》雜誌,受到胡風的激賞,發表時首次使用“路翎”的筆名。胡風回憶,見麵後他為路翎如此年輕而有這樣的文學天賦而感到吃驚,此後他以其才華橫溢的寫作迅速成為七月派的代表作家。

1940年17歲的路翎動筆創作《財主底兒女們》,第二年完稿後寄給在香港的胡風,卻在戰火中將稿子丟失。1942年開始重寫《財主底兒女們》,中篇小說《饑餓的郭素娥》於1943年出版,《財主底兒女們》於1944年完成,當時他僅有21歲。1944年還創作了《羅大鬥的一生》《新奇的娛樂》和《一封重要的來信》等小說。1945年在胡風的幫助下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青春的祝福》與長篇小說《財主底兒女們》第一部。1946年出版中篇小說《蝸牛在荊棘上》。1948年希望社將近80萬字的《財主底兒女們》的第一、二部出全。1946年短篇小說集《求愛》在“七月文叢”出版。1948年出版四幕話劇《雲雀》,完成長篇小說《燃燒的荒地》,並在中央大學擔任講師。1949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在鐵鏈中》。

1949年後,路翎擔任南京軍管會文藝處創作組組長,年底調入北京青年藝術劇院任編輯。1950年出版《燃燒的荒地》。然而從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左翼主流批評就開始批判路翎的小說,說他筆下的工人不像工人,農民不像農民,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路翎的小說創作沒有像左翼主流要求的那樣將生命的豐富性納入刻板的教條之中,沒有完全放棄知識分子的個性而融入集體之中,相反,在一個以集體主義抹煞個性自由的從眾的時代,路翎張揚個性的自由是多麽的“逆曆史潮流而動”!於是批評的目的就是試圖把路翎變成趙樹理。1949年後他的作品幾乎是一發表就挨批判。他向新中國獻禮的劇本《人民萬歲》《英雄母親》《祖國在前進》經過修改也不能上演,短篇小說集《朱桂花的故事》出版後被批評為歪曲現實。1952年舒蕪相繼發表《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與《致路翎的公開信》,直指胡風的小集團與毛澤東文藝方向背道而馳後,路翎的處境已非常艱難,他要求奔赴朝鮮。回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窪地上的“戰役”》又被批判為歪曲誌願軍戰士,宣揚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