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以秧歌劇聞名,但延安的戲劇能夠在文學史上傳世的,卻並非《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等秧歌劇,而是歌劇《白毛女》。當話劇隨著西化浪潮而席卷中國文壇時,為什麽沒有產生歌劇?因為中國的傳統戲劇基本都是歌劇形態,若將京劇的英文Peking Opera再譯成中文直譯就是“北京歌劇”。《白毛女》雖然名為歌劇,但其曲式與西方歌劇的詠歎調差異甚大,而更接近中國各地的戲曲與民歌。
《白毛女》的曲式主要來自民間,故事也是來自民間。賀敬之在1946年3月撰寫的《〈白毛女〉的創作與演出》[1]對這個民間故事進行了描述:1940年在晉察冀邊區河北西北某地流傳著“白毛仙姑”的故事,說是常在夜間出沒的白毛仙姑通體皆白,村民甚至村幹部都迷信白毛仙姑,仙姑讓人每月初一與十五上供,供品在次日就消失。八路軍治下的區幹部到這裏召集會議,村民居然無人到會,說逢十五都去奶奶廟裏給白毛仙姑上供去了。區幹部感到無論是野獸還是敵人的搞鬼,都是破除迷信的好機會,就帶領武裝去廟裏捉鬼。當白毛仙姑又去拿供品時被喝問是人是鬼,白毛仙姑向喝問者撲過來,被打了一槍後便飛身逃走。區幹部帶領武裝搜查,看到了抱著孩子的白毛仙姑。她已無路可逃,就對區幹部說了一切:九年前她隻有十七八歲被村中惡霸地主看上,以討租為名逼死了她的父親把她搶了去。她懷孕後那惡霸地主就厭棄了她,在娶親時陰謀害死她。一個好心老媽子得知此事就深夜把她放走。她無處可去就在深山中找了一個山洞住下來,並生下了孩子。山洞生活不見陽光又不吃鹽,滿頭長發全白了。她去拿廟裏的供品吃時被人發現,迷信的村人從此就開始敬奉她,她就靠村人的供品度日。外麵世界發生的抗戰、八路軍到來她一概不知道。區幹部被白毛仙姑的故事感動得流淚了,告訴她世道已經變了,就把她救出山洞,重新過上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