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第二節 小說鑒賞理論

字體:16+-

一、古人鑒賞品評小說的主要形式

隨著小說的產生發展,不斷有人對它做出評價、解釋。但由於小說在文學史上長期被排斥在高雅文學殿堂之外,致使小說理論也不受重視,因此古代並沒有專門的小說理論著作。與小說相關的理論資料,主要散見於小說評點和序跋中。它們結合具體作品,對小說的創作和鑒賞提出了一係列基本問題,並進行了頗為深入的探索。

1.小說評點

小說評點是中國古典小說批評的一種重要形式。古人讀小說時,常於字裏行間、書頭眉端寫上簡要評語;或者用筆圈點,用於品藻文翰。這就是所謂的評點。小說評點的體例一般包括:總評、回評、眉批、夾批或旁批、圈點等幾種。這種形式由詩文評點借鑒而來,對小說藝術技巧、藝術特征和藝術價值有較為集中的分析和探索。若說最能體現中國古代小說批評特色的重要形式,當屬評點無疑。

小說評點濫觴於宋代劉辰翁,他對《世說新語》的評點開了小說評點的先河。通過對《世說新語》的評點,劉辰翁對人物的肖像、性格、語言發表了不少精粹的見解。

明代中葉以後,評點之風盛行起來,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小說評點家。如李贄對《水滸傳》進行精心的評點,為小說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如葉晝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小說的評點等。眾多高質量評點的出現,使零星的小說評點逐步形成明清之際蔚為大觀的小說評點潮流。

明末清初,金聖歎繼承和發揚了李贄、葉晝等人的理論,通過對《水滸傳》的評點,將小說評點推向**。金聖歎對《水滸傳》藝術成就的探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如此,他還發展了綜合型的評點形態,即由“讀法”“眉批”“夾批”“回批”等多個部分有機組成的批評形式。這一形式經毛氏父子、張竹坡等人進一步發展,成為小說評點史上最規整係統的評點形態。毛宗崗對《三國演義》的評點、張竹坡對《金瓶梅》的評點、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點,都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藝術見解,並將小說評點推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