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張萌分享青年領導力

自序

字體:16+-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學生幹部,小到班委,大到管理組織近上萬名同學的研究生會主席。不論走到哪裏,總有種強烈的責任感:想做事情,想為大家創建平台共享資源。

我一路行走,一路思考,到底怎樣做才能更好,到底什麽時候才可以打造一個平台——一個前瞻未來的世界性平台,全球青年的交流平台,社會與高校的連接平台,青年優勢的發掘平台。

談起“平台”,首先要先聊聊我的“名字”。

此“名字”非父母給起的名,而是我的稱謂。

大家都叫我“萌姐”,不論中國學生團體組織的“頭兒”們、工作室成員、我的學生,甚至一次國際青年交流活動中,國外大學的學弟學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使勁兒叫我“MengJie(萌姐的漢語拚音)”……你可知道,我對這個稱謂的熟悉程度不亞於別人叫我“張萌”,到現在,反而一些年齡比我還要大的長者,也開始稱呼我“萌姐”。

我是研究“語言學與認知心理學”的,不免有些愛揣摩字意。這個“姐”與我的頭銜,如“師姐”、“老師”抑或“主席”都不一樣。“姐”字更貼心,更拉近稱呼者與被稱呼者的距離,換句話說,稱呼你為“萌姐”的人,從內心就是更願意貼近你的。“萌姐”這個稱謂大抵如此,距今也熱傳幾年有餘,讓我愈發去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麽別人喜歡稱你為“姐”?你做大家的“萌姐”是不是有更多責任和義務去“奉獻”,或者“分享”?我開始關注青年成長,研究青年問題,作為青年代表,發出聲音,被社會關注,應邀到國內外,參加國際會議、全國乃至世界高校的“分享會”、做講座、開課程,與更多青年人分享經驗、心得體會。

有段時間,開始流傳這樣一個說法“萌姐每天隻睡4個小時!”,以至於每次我被采訪,都會被問同樣一個問題,“萌姐,你真的隻睡4個小時嗎?太不可思議了!”或“萌姐,每天4個小時,你不困嗎?”或“萌姐,我怎樣才能像你一樣,保持充沛精力呢?”,諸如此類。有一次我們工作室研創部開會,到淩晨3:30,大家都很興奮,有人隨口就說,“在萌姐帶動下,我們也不困了!”,還有一次更絕的,辦公室主任給我送報告時,發現我打了個哈欠,忙在全辦公室喊到,“哇噻!萌姐居然也困了!”我說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倡導健康生活,也注意勞逸結合,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普通人,要實現夢想,就必須持之以恒地勤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