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齋夫自由談

剃頭擔上的竿子[1]

字體:16+-

清兵入關,明朝老百姓愛頭發甚於愛國家,等到國家亡了,頭發也不免要給人剃光。二百八十六年前,多鐸下江南,四月破揚州,五月南京失守,下薙發令,叫剃頭匠挑著擔子在街上走,遇著蓄發的人便捉來硬剃,如有不服,便把頭兒割下來掛在擔竿上示眾。後來剃頭擔上為什麽有一根竿子?這竿子便是當年預備在那兒掛人頭的。那時的韃子和漢奸在布告上也有和近代標語相類的文字,最殘忍的有兩句。便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那些愛發甚於愛國的老百姓於今卻又愛發甚於愛頭,各處起來護發抗清的人以萬計。這些老百姓雖是從前有些顛倒輕重,但比著那些見刀即剃毫無抵抗的人是比較的有誌氣了。可惜他們平日沒有訓練又沒有好的武器,所以過不得十天半個月便先後被人消滅了。假使他們早用護發的力量去護國,又何至累得子孫們去做二百六十八年的亡國奴?我們如果不願再蹈他們的覆轍,便須(一)愛國過於愛自己的身家;(二)趕早團結起來,學得真武藝,一致拚命禦外侮。現在全國一般國民多數已經明白這個大道理,必能齊起心來共救國難。但是醉生夢死的糊塗人還是不少。好,你們要知道亡國是什麽滋味,隻須想一想那剃頭擔上的竿子。

[1] 本篇原載1931年10月12日《申報·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