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如圖6-7)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又最為瑰麗的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城西北10公裏處,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組成。1884年,慈禧太後挪用海軍經費在被英法聯軍燒毀的清漪園遺址上建造起頤和園,不久便被八國聯軍破壞,1905年又下令重建。後屢經變故,新中國成立後才煥然一新。
頤和園的麵積為2.97平方公裏,有1/3是山地。建築東部是朝廷部分,布局規整氣派,建築體量不像紫禁城那樣宏大,不大量使用琉璃瓦,有更多的生活親切感。從昆明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向北,經過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通往萬壽山腰的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這條前山中軸線上的建築金碧輝煌,顯示著皇家氣派。各種亭台樓閣錯落層疊於坡上和林間,自由中帶有統一,富麗中又含輕巧。後山中軸線上有附會“四大部洲”的喇嘛教建築和江南水鄉式的買賣街。藏式的塔、台和殿堂隱在叢林之中,小巧的店鋪排列在清水綠草之間。
圖6-7 頤和園[3]
頤和園雖是皇家園林,但也體現出了中國造園的特色。與偏好人工的西方古典園林不同,中國園林崇尚自然。在這裏,山是模擬自然界的峰巒壑穀,水是自然界中溪流、瀑布、湖泊的概括,植物也是自然界中植物群體構成的那種眾芳競秀、草木爭榮、鳥啼花開的自然圖景。明代著名造園家計成對中國造園要旨曾作過這樣的概括,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即園林雖由人造,卻要有湖山真意。但又不是機械模仿自然界中具體某一景物,而是藝術家們把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通過石、水、建築、植物等媒介,藝術地再現出來。因而園林中的山水草木又與自然界中的不同,“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裏”,故而造園過程實際上便是一種對自然界高度提煉和藝術概括的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