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二節 “發現”的導向——見識

字體:16+-

一、見識是更高一層的積累

生活的雲濤浩瀚無垠、瞬息萬變,人處其中,常有滄海一粟之感。以有限的生命很難閱盡全部人間、無窮宇宙。因此,對一個藝術創作者來說,對生活內容的“見識”往往比對生活表象的“了解”更為重要。

有的人,生活經曆不可謂不廣泛,耳聞目睹之人事不可謂不龐雜,而若請其道其中之精彩、敘內裏之深沉,卻隻是含糊一聲:“沒什麽可說的,就那麽個樣兒。”此種人,懵懵懂懂處世、混混沌沌為人,與世浮沉而不加思考、隨波逐流而缺乏審視——根本就不能算“生活過”,縱然經曆不少,也無濟於事。

有的人,確實勤懇認真,手裏拿著本子,隨時隨地記下生活素材,“積累”著實不少;行萬裏路、讀萬卷書,也備嚐辛苦。可是,盡管積存了幾大本甚至幾十大本的東西,但仍然創作不出好的作品,苦不堪言。

所有這些,都印證了一個道理:在生活表象積累的基礎上,還必須有對生活的“見識”。所謂“見識”,就是對生活物象有本質的理解、把握——在哲學與曆史層麵上有真正清醒、深刻的觀照與透視。

要想對生活有所見識,混混沌沌不成,死板記錄也不成。必須要以全部身心積極地投入生活之中,而不作客觀冷靜、事不關己的觀潮者。錢塘江潮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描摹刻畫,說晴雪者有之,喻白馬者有之,擬玉龍者有之;或者描述那潮頭氣勢:白雲撲地也好,雪浪接天也罷,辭藻不可謂不壯闊雄大、精巧新奇,卻總使人有一種旁觀的感覺,對於這江潮的力量、質感、動態、神韻、內涵,哪怕就是外貌形狀,都不能有切實的表達。試想,若真如弄潮兒那樣,騰踏於波濤之間,劈斬於升降之際,拚身軀而共處、投性命以相接,其感受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