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六、伏應(藏露)

字體:16+-

伏應法,或稱藏露之法,就是指先設置一個似無特別意義的情節(一般而言,多是小的、細微的情節),讓觀眾漫不經心地看過,並不認真覺察,而到後麵,當情節有了重大或奇異的突變時,才感到前麵情節已有過鋪墊或暗示。這種技法的使用,既可以使情節發展新異奇妙、出人意料之外,又讓觀眾覺得真實自然、本在情理之中。

伏應(藏露)之法,在小說、戲劇、影視作品中皆有所見。

小說篇章,如莫泊桑的名篇《項鏈》,先寫女主人公因好虛榮,向朋友借一串價值昂貴的鑽石項鏈。這本是很平常的情節,讀者都不會怎麽在意,而把關注點放在她出席舞會,如何大露光彩上……後來項鏈丟失,觀眾都很為女主人公著急;女主人公為還項鏈,如何欠債累累,又如何用了十年的時間,節衣縮食、耗損了青春,才終於償還了債務,自己也成了粗俗、憔悴的中年窮女人……正當讀者為她深深惋惜,也為她終於還清債務而鬆了一口氣的時候,情節猛地一震——路遇當年的女友,才得知:所借的項鏈是假項鏈,根本不值多少錢,根本用不著為還它而犧牲了自己全部的青春!當初之所以不想借她,並不是因為項鏈太好舍不得,而是由於假項鏈不好意思借給朋友——至此,全部情節大白於觀眾麵前!離奇可笑,但又自然真實,尤其是:這伏筆與照應的運用,不僅僅是增加了情節的起伏跌宕,更重要的是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它絕不是僅僅“玩”技巧!土耳其的微型小說《賄賂》也很好地運用伏應之法,可參見。

戲劇作品中,如莎翁的《奧賽羅》裏,那塊手帕在劇情剛開始時的出現以及後來它所起的誣陷奧賽羅的妻子苔絲德蒙娜與副將凱西奧有私情,進而推動情節急劇發展,直至釀成悲劇的作用,便是伏筆與照應結合的出色體現;再如莫裏哀的《慳吝人》中,先極力描述阿巴公的嗜錢如命,瓦賴爾對阿巴公女兒愛之如命,作為伏筆;然後再使兩個人都以自己的理解來推測對方,進而造成強烈的喜劇效果。由於有預先的各自心理、性格的體現,所以後麵的情節就既巧妙又自然,毫無人工編造之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