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五、斯大林促成第二戰場問題的解決

字體:16+-

一定程度上,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的立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11月28日的三國首腦會談中,斯大林直言:“他們並不認為,意大利是一個適合從那進攻德國本土的地方……在蘇方看來,最佳的方法是通過法國北部或西北部,甚至通過法國南部,直插德國的心髒”;“土耳其參戰是有幫助的,但法國北部仍然是最佳選擇”。斯大林甚至幾次強調,土耳其不可能參戰,給丘吉爾的巴爾幹戰略潑了冷水。斯大林主張:“最好將‘霸王’作戰計劃作為1944年行動的基礎”;“在‘霸王’行動前2個月對法國南部發起進攻,將有助於‘霸王’行動的成功”;“俄國的經驗表明,一個方向的進攻難以有效的……在法國,這樣兩個方向的進攻會十分成功”。另外,斯大林表示:“一旦最終打敗德國,蘇聯可能向西伯利亞派出足夠的增援,我們將能夠一同打敗日本。”[137]

在第二天舉行的三國軍事會議上,蘇聯代表克利門特·伏羅希洛夫元帥(Kliment Y.Voroshilov)強調指出:“斯大林元帥和蘇聯總參謀部賦予‘霸王’行動相當的重要性,認為地中海的其他行動隻能被看作是輔助性的行動”;“昨天斯大林元帥提議在法國北部和南部同時展開行動,是建立在地中海行動從屬於‘霸王’行動的想法之上的”。[138]

盡管丘吉爾和阿蘭布魯克在不同場合竭力捍衛英方的戰略觀點,但斯大林不為所動。蘇方堅持“霸王”行動的立場正中美方下懷,同時讓丘吉爾和羅斯福都感到有點吃驚。從開羅啟程前往德黑蘭之前,英美雙方都認為斯大林會讚成地中海行動,因為這離蘇德戰場最近,似乎也最能夠給蘇聯以最大的援助,但結果讓英方很失望,美方則喜出望外。萊頓是這樣解釋蘇方的動機的:“可能是因為,當時蘇聯軍隊正停滯在烏克蘭,東南歐大會師不再有帶來迅速勝利的希望。”[139]另一位美國軍史學者克萊因指出:“蘇方這一強有力的立場,消除了任何更富雄心的東地中海作戰行動存在的可能,為集中力量於‘霸王’和‘鐵砧’行動掃清了道路。”[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