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交響曲》,F大調,Op.90,動筆於1883年夏天的威斯巴登。在近六年時間裏,他先後完成《第二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悲劇序曲》、《學院節慶序曲》、《第二鋼琴協奏曲》。
《第三交響曲》首演於1883年12月2日,由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漢斯·李希特指揮下演出。這是一個成為後世標準的演出:持續時間約為40分鍾。《第三交響曲》的配器十分“勃拉姆斯”:兩支長笛、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巴鬆管、一支低音巴鬆管、四支圓號、兩支小號、三支長號、音樂鼓和弦樂部。整部交響曲分為標準的四個樂章:1.F大調,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2.行板,C大調;3.小快板,C小調;4.快板,F小調收於F大調。
這部勃拉姆斯最為古典的交響曲,在當代大眾流行文化中頗具影響。第三樂章的一個主題,曾出現在探索片《你喜歡勃拉姆斯嗎》(導演安那托利·李特瓦克)以及BBC專題片《世紀自述》(導演亞當·科蒂斯)之中。第三交響曲的旋律還出現在許多大眾音樂當中,如《孤獨的寶貝》、《我的生命之愛》、《超自然》、《美麗是尚未出生的》。
耐人尋味的是《第三交響曲》的創作時間。這年稍早,瓦格納去世。罩在勃拉姆斯身上的巨人對手陰影風吹雲散。作曲家恰好知命之年。漢斯利克認為這是最完美的勃拉姆斯交響曲,“最緊湊的形式,最清晰的細節”。交響曲迅速傳到柏林、萊比錫、邁寧根和威斯巴登,它是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作曲家稱《第三交響曲》為“過度出名的不幸兒”。任何過度都會使勃拉姆斯倒盡胃口,但它確實值得大眾崇拜。英國作曲家埃爾加說,“每次麵對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我都感覺到自己更像笨拙的修補匠”。
《第三交響曲》是具有純粹的音樂美且最為抒情的一部作品,很多人認為代表了勃拉姆斯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從首演開始,每場演出之後,勃拉姆斯就動手修改潤色,直至1884年5月正式印行。漢斯利克宣稱:“許多音樂愛好者傾心於泰坦式的《第一交響曲》,另外一些樂迷會為《第二交響曲》毋庸置疑的魅力而傾倒。但是我認為《第三交響曲》才達到了藝術創作的至善至美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