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美]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寧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3.豐子愷:《藝術與人生》,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4.[德]姚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顧建光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5.羅崗、顧錚主編:《視覺文化讀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1] 參見Stuart Hall.“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elevision Discourse,”in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second edition.London:Routledge,1993,pp.507~517。
[2] 參見康曉光等:《中國人讀書透視——1978—1998年大眾讀書生活變遷調查》,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清)葉燮:《原詩》,見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下卷,584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 王一川:《眼熱心冷:中式大片的美學困境》,載《文藝研究》,2007(8)。
[5] 參見王一川:《文學理論》,324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437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7] [德]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周寧、金元浦譯,29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8] 參見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當代文學生產機製的市場化轉型》,168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9] [美]列奧·斯特勞斯:《什麽是自由教育》,見劉小楓、陳少明主編:《古典傳統與自由教育》,5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10]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26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 宗白華:《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見《藝境》,217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