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鋼琴家李雲迪成為古典樂界、娛樂界、唱片工業界、媒體界和公知界的各種話題人物,這的確是一般鋼琴家無法企及的浩大聲勢。這些聲音憑借微博平台呈幾何級增長,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混戰。
有英國樂評人以《郎朗和李雲迪應該握手言和》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論述兩位同齡鋼琴家的明爭暗鬥。我倒覺得,如果李雲迪需要和人握手言和,那可能握一整年都握不過來。因為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李雲迪的粉絲以“血洗”和“屠榜”的方式,充斥整個社交網絡。“雲粉”成了網絡界的特殊抱團群體,但他們的抱團,卻是緣於另一群人的結夥。
樂評人、粉絲和經紀人
樂評人的來路五花八門。中國音樂院校,僅有少數幾家的音樂學係開設音樂評論課程,但那更多是對作品的分析解讀。為填補樂評空白,一批樂評人興起。他們大多以前是骨灰級樂迷,極少數由退休音樂從業者和音樂學家轉型而來。即使是在門可羅雀的樂評界,由於年齡、身份、觀念和立場不同,樂評人經常處於遊離狀態,互不幹涉也互不理睬。
“85後”樂評人的興起,改變了本來相安無事的樂評界格局。他們集中於北京,擁有比前輩更為尖銳的視角和直白的表達方式。當李雲迪頻頻在公開場合演奏出現錯音時,這些樂評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拿起手中的話語權武器,在微博、電台、電視、報紙、雜誌甚至境外媒體上向李雲迪發起了猛攻。
巧合的是,當李雲迪被攻擊的同時,中國另一位“鋼琴公主”陳薩的演奏被大力稱讚。但又有消息說,這是因為陳薩的經紀人與青年樂評人關係較好。這便捅到了李雲迪百萬粉絲的馬蜂窩。
粉絲在微博上的回應積極而誇張。隻要對李雲迪稍有不滿,便立刻招致大量粉絲質疑,讓人很難相信這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自發行為,更像是有人在幕後操縱網民的導向。粉絲將自發購買偶像唱片稱為“屠榜”,被攻擊的人士被粉絲“血洗”,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口水戰從“王子”和“公主”之爭彌漫到了“王子”和所有人,爭論的內容也從純音樂藝術層麵延伸到了私生活甚至是小道傳聞,且一直吵了近半年還沒有偃旗息鼓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