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兩個所謂“黑天鵝事件”為標誌的民粹主義在西方抬頭。它給世界未來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將對世界政治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2016年2月20日,當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英國定於6月23日公投表決是否留在歐洲聯盟時,國際輿論普遍將卡梅倫此舉看作是其在國內為保守黨爭取選民支持、在歐盟作為談判籌碼為英國爭取更為有利的成員國條件的一種策略,很少有人認為英國真會就此退出歐盟。然而,6月23日公投後的計票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脫歐”一方以51.89%的支持率宣告英國將退出歐盟。英國首相卡梅倫因此而辭職。繼任首相特蕾莎·梅則於10月2日宣布英國將於2017年3月正式啟動脫歐條款。以反全球化、反歐盟為特征的民粹主義在歐洲取得了一場重要勝利。
繼英國脫歐之後,2016年下半年舉世矚目的美國大選再爆冷門,在大選前為國際輿論、美國主流媒體、市場民調、政治精英所普遍看好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競選失敗,而毫無從政經曆的商人特朗普,則打著反移民、反穆斯林、反全球化的旗號,一舉贏得大選,成為美國第58屆總統。當大選塵埃落定,人們反思特朗普當選原因時,一般認為這是一場草根階層對政治精英、反建製派對建製派、反全球化對全球化、互聯網與自媒體對傳統主流媒體的勝利。可以說,正是民粹主義助推特朗普這隻“黑天鵝”一飛衝天。
應當看到的是,民粹主義的抬頭並非自今日始。事實上,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2014年歐洲爆發難民危機以來,民粹主義的思潮便暗流湧動,民粹主義政黨也在西方多國紛紛崛起。在2014年歐洲議會的選舉中,歐盟內的民粹政黨就拿下近五分之一的議席,從上屆近50個議席猛增到140多席。在歐盟各成員國內部,貼有民粹主義政黨標簽的右翼政黨,如法國國民陣線、奧地利自由黨、德國選擇黨、意大利五星運動黨、荷蘭自由黨崛起勢頭迅猛,有的甚至成為國內政壇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如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已躋身法國第三大政治勢力。更有甚者,在東歐地區,具有民粹主義色彩的波蘭法律與公正黨在2015年贏得議會選舉,實現了單獨執政。匈牙利的青民盟則通過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內閣進入政府。再放眼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近年來,諸如烏克蘭親歐右翼政黨成功推翻民主選出的亞努科維奇政權、泰國出現的紅衫軍(農村窮人)與黃衫軍(城市精英)的尖銳對抗及社會動**、土耳其埃爾多安政權一係列推進伊斯蘭化的舉措、菲律賓當選總統杜特爾特的法外反毒及反美立場所贏得的草根民眾的喝彩及高支持率等,都顯示世界政治的發展與生態正麵臨著民粹主義抬頭的挑戰,而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則被認為是“民粹主義”抬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