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言
在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宏圖偉業中,文化的複興是根本。誠如前輩大師張岱年先生所說:“惟有賴文化之再生,然後中華民族才能複興。”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決定著祖國的前途與命運。文化的複興歸根結底還在於青少年,在於青少年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鍛造優秀的品格與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應當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點,讓孩子們親近優秀傳統文化,感知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潛移默化地種下滋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化種子,成為獻縣宣傳、教育、文化戰線上有識之士的共識。獻縣匯集著眾多的曆史名人、文化古跡,成為地方文化的重鎮,並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曆史文化之中。獻縣的曆史文化鮮活、質樸、親切、感人,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模式與價值取向。以挖掘、整理獻縣厚重的曆史文化為基礎,以鄉土文化宣傳教育為切入點,不失為引領中小學生親近、走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好辦法。
2013年春,我們組織了一次“家鄉一日遊”主題活動,邀請部分小學六年級和七年級的孩子集中參觀獻王陵、毛公墓、單橋、馬本齋紀念館……老師帶領孩子們邊走邊講:古河間國獻王劉德拯救先秦曆史典籍的故事,《詩經》中的美麗傳說,馬本齋的民族大義和馬母白文冠的英勇不屈,單橋精美的圖畫和千萬獻縣人節衣縮食、慷慨奉獻的善人精神……孩子們瞪大眼睛、興趣盎然:“真沒想到我們獻縣有這樣光輝燦爛的曆史、有這麽多優美動人的故事。”
孩子們的激動與興奮,堅定了我們的信心與勇氣,編寫獻縣中小學生地方文化教材的想法也逐漸成熟,並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和支持。2015年春,由獻縣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了《獻縣曆史文化實驗讀本》編委會,編委會成員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獻縣地方學者和部分優秀中小學教師。高校知名學者的參與,確保了曆史視野的宏觀和表現手法的靈活多樣,而地方學者和優秀中小學教師的參與,則在確保對地方曆史敘事翔實精微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通識能力,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獻縣地方曆史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