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記》大約完成於公元前45年蒙達之役之後。當時遍及帝國全境的戰爭雖已結束,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才剛剛開始,羅馬人對行省的統治秩序也沒有徹底恢複,國家的一切事務都亟須愷撒去處理。因此,擺在愷撒麵前的任務並未因戰爭的結束而有所減輕,相反因為頭緒駁雜而變得更加繁重。他得經常參與元老院的有關會議,親自製定和實施有關決議,恢複因戰亂而終止的各種事務;同時,他還得經常召開公民大會,組織城市平民的各種娛樂活動。然而繁忙的國務活動並沒有使他放棄或忽略《內戰記》的寫作,相反他十分重視這項工作。這顯然有其明確的政治目的。盡管愷撒在《內戰記》裏沒有說出來,但人們還是能從它的字裏行間看得很清楚。下麵我就詳細地分析一下《內戰記》的寫作目的。
(一)推卸自己發動內戰的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龐培和愷撒間那場空前的內戰給羅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爭使無數戰士死於疆場,使無數家庭慘遭不幸。監察官在公元前45年進行的公民調查表明:羅馬因這次戰爭幾乎損失了一半公民。光羅馬城就由戰前的32萬人減少到15萬人,足足損失了17萬人之多。[1]由此可見戰爭的殘酷程度。由於大量的青壯年從軍作戰,使原先由他們耕種的土地因缺乏勞力而荒蕪。有錢的奴隸主乘機兼並土地,把戰士的家屬逐出家園。此外,戰爭又使正常的商業活動被迫停頓,商船被征用,物品遭搶劫。那些從事這類工作的公民因失去就業機會而紛紛流落街頭。在內戰中受害最深的還要數行省地區。交戰雙方為了獲取更多的東西為軍隊服務,都紛紛向行省居民敲詐勒索,搜刮錢財。龐培委派的西庇阿對帕加馬行省的搜刮就是最好的例證。據記載:他們不但用最殘酷的手段勒索全省居民的錢財,以滿足他們自己的貪欲。捐稅加到了每個奴隸和兒童的頭上,屋柱、門戶、糧食、士兵、武器、劃手、弩機和運輸船都成了他們索取的對象。斂錢成了他們的最大目的。“不但在城市,就是在村莊和堡壘,都有手持軍令的催稅人。”[2]兩年的內戰以及與此同時將領們對行省的搜刮,不但給行省人民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而且也嚴重地破壞了行省的經濟。城市因稅收而債台高築,鄉村因戰亂而田地荒蕪,內戰幾乎把行省搞到了山窮水盡、財盡民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