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上)(第2版)

莎士比亞

字體:16+-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戲劇家,創作有38部劇本、2首長詩、154首十四行詩,以及若幹首不同題材的短詩。

莎士比亞154首十四行詩大約創作於1592-1598年,出版於1609年,主要歌頌友誼與愛情。友誼具體指向一位年輕美貌的貴族,愛情具體指向一位黑膚色的女郎。第73首詩人感到生命將盡,希望他的愛友能看到這情形,而加強對詩人的愛。第116首詩人宣稱愛的忠貞不渝,可以征服時間。莎士比亞拓展了十四行詩的表現範圍,感情真摯而又節製,語匯豐富,比喻新奇,意象生動,有很強的節奏感。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出浪漫愛情悲劇。劇情發生在意大利維羅納。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與凱普萊特的女兒朱麗葉一見鍾情,但因兩個家族有世仇,隻能私定終身,秘密結婚。最後由於陰差陽錯的原因,一對愛人雙雙殉情而死。莎士比亞在劇中譴責了封建世仇和包辦婚姻,謳歌了真愛,表達了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的人文主義理想。

第二幕第二場寫羅密歐潛入凱普萊特家,與朱麗葉海誓山盟,並約定了婚姻。第三幕第二場寫朱麗葉正急切地期盼夜晚的來臨,以便與羅米歐會麵。其間人物的獨白和對白洋溢著濃鬱的抒情氣息,是抒發愛情的經典篇章。

悲劇《哈姆萊特》被莎評家視為莎士比亞全部劇作乃至英國複興時期文學的頂峰。它通過古代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複仇的故事,真實反映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對人文主義思想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哈姆萊特》第三幕第一場中,哈姆萊特麵臨重大的人生抉擇。他的著名獨白把要不要立刻複仇的問題,上升到“生與死”的高度去思考,具有豐富的心理內涵和深刻的哲理意蘊。這段獨白采用了對比、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長短句交錯,氣韻流暢,氣勢磅礴。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劇的**和結局。先寫哈姆萊特向朋友霍拉旭講述自己識破克勞狄斯奸計、返回丹麥的經過,隨後寫他與雷歐提斯比劍,及後事的安排。哈姆萊特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延宕,比劍卻是哈姆萊特在行動。看似矛盾,實則合乎哈姆萊特的性格邏輯。因為比劍並不是他主動采取的策略,他在接受挑戰時,完全抱著聽憑命運安排的心理。莎士比亞如此描寫,把哈姆萊特的延宕性格更加淋漓盡致地反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