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下冊)

一、中古東方文學的形成及特點

字體:16+-

亞非地區的中古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曆史時期,各國的曆史發展極不平衡。中國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就進入了封建社會,而有的國家則到了公元10世紀才完成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同時亞非封建社會的政體形式多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經濟發展緩慢,抑製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封建製度在亞非地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在很多國家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葉。

在這個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因為社會曆史發展的不平衡,東方文學依然保持著其多元性的特征;但整體看來,相較於上古時期,中古亞非文學取得了諸多明顯的進步。亞非各國文學也因此體現出一些類似或共通的特點。

第一,交流頻繁、共同繁榮。上古的東方文學,盡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僅限於幾個文明古國。其他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蒙昧狀態。到了中古時期,首先跨入封建社會的國家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對周圍國家形成影響,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空前活躍起來。簡言之,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化交流的增進,使得亞非地區的文學呈現出普遍繁榮的局麵。

與上古文學相比較,中古東方文學創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在思想和藝術方麵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就思想內容而言,許多作家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狀況,對統治階級的橫征暴斂表示憤懣,對人民的苦難寄予同情,體現出強烈的道德擔當與人文情懷;在藝術表現和審美追求上,大部分作品體現出對和諧美的追求和鮮明的自然山水情趣。就文學體式來說,中古東方文學越發趨於多樣化,各種文學體裁幾乎應有盡有,而其中尤以詩歌創作成就最為突出。各國都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的詩人,像波斯的三大詩人薩迪、菲爾多西、哈菲茲,緬甸的詩人兼劇作家吳邦雅等。